国际货币体系决定着不同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收益,因此“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大国间的博弈”(禹钟华、祁洞之,2013),在某一时期占据霸权地位的国家往往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优势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促成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近两百年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对上述结论提供了支持。
英国和法国作为早期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为争夺世界货币领导权展开过激烈的斗争。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彻底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领导权,再加上原本已经取得经济领导权,英国宣布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全球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英国看齐,以英国为代表的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美国开始崛起,英国的金本位无法继续维持,被迫暂停。战后英国虽力图恢复金本位,但不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不足以支撑该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而与法国等主要资本国家一道建立多元中心的金汇兑国际货币体系。不过欧洲国家仍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勉力维持的金汇兑国际货币体系仅维持数年即宣告瓦解。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着手重建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货币体系,其中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存在两个最为重要的方案——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上述两个重建方案虽然在内容上存在诸多相似但是在本质上却存在差异,凯恩斯方案仍力图维护英镑的国际地位,而怀特方案则试图确立美元的新霸主地位。当时英国领导世界的时代已经终结,美国不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怀特方案毫无悬念胜出,此即为布雷顿森林体系。(www.xing528.com)
由于存在天然缺陷,在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固定汇率的货币体系被允许货币自由浮动的货币体系所取代,此即为牙买加体系。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各国货币被允许自由流动,但由于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不仅未被削弱反而得到加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仍处于领导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之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加于美元的约束和义务被取消,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收割利益。
上述分析表明,国际货币体系的架构取决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如果一国的政治经济实力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则会形成一种货币强势其他货币附属的国际货币体系;而如果全球主要国家实力较为均衡,则有利于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建立。由于长期以来日、欧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政治上却严重依附于美国,而中国虽然在政治上较为独立,经济实力却相当有限,世界多极化的格局从未真正形成。随着中国的崛起,真正的世界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条件出现(图13.8)。不同于传统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交互盯住制度下所有国家的货币地位均等,体现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理念。同时交互盯住制度以贸易权重为基础对不同的货币赋予不同的权重,充分考虑了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而非个别国家霸权决定的政治地位,体现了货币体系取决于经济关系的理念。
图13.8 全球主要经济体GDP总量走势,单位:10亿美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