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趋势调整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模拟分析

无趋势调整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模拟分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无趋势调整的情况下本书主要关注基期选择对于盯住一篮子货币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如图7.2所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非常剧烈,且呈现明显的升值态势,如果以2000年1月份为基期,在最高点升值幅度接近于40%。而在本书选择的两个基期之后人民币汇率总是出现剧烈波动暗示着汇率很快再次陷入失衡状态。图7.4、图7.5、图7.6分别比较了不同基期下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以及日元汇率的模拟值和实际值。

无趋势调整下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模拟分析

(1)基期选择。在无趋势调整的情况下本书主要关注基期选择对于盯住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为了比较不同基期的差异,并分析无趋势调整的不足,本书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基期进行比较。选择的基期应该满足内部和外部均处于均衡状态的要求,而内部和外部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可分别由通胀率和贸易差占比来衡量,当通胀率大于0小于3%而贸易差占比位于±3%以内则可认为经济处于相对较为均衡的状态。本书根据中国贸易差占比和通胀率的走势,选择了2000年1月和2013年1月作为两个比较基期。不论在2000年1月还是在2013年1月,通胀率都保持在2%左右,而在2000年贸易差占比保持在2%左右,2013年以来贸易差占比虽略高,但仍低于3%的水平。2000年1月和2013年1月符合基期的选择要求。

如图7.2所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非常剧烈,且呈现明显的升值态势,如果以2000年1月份为基期,在最高点升值幅度接近于40%。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剧烈波动显示不论是在2000年以后,还是在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币并非盯住有效汇率——而更多地参考或盯住美元。而在本书选择的两个基期之后人民币汇率总是出现剧烈波动暗示着汇率很快再次陷入失衡状态。

(2)盯住一篮子货币下人民币对主要货币汇率走势比较。在此分别模拟以2000年1月和2013年1月为基期,盯住一篮子货币下人民币对三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以及日元)汇率的走势,并将其与实际走势进行比较。

图7.4、图7.5、图7.6分别比较了不同基期下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以及日元汇率的模拟值和实际值。与之前较为紧密地盯住美元相比,在盯住一篮子货币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虽然增大,但是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汇率的波动幅度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与前文关于盯住一篮子货币有利于稳定汇率的论述一致。

图7.4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左以2001年1月为基期,右以2013年1月为基期)(www.xing528.com)

图7.5 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左以2001年1月为基期,右以2013年1月为基期)

图7.6 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左以2001年1月为基期,右以2013年1月为基期)

在较长时间段内一价定律总是在发挥作用,实际有效汇率相对稳定在一定条件下是必然要求。因此不论选择何时作为基期,盯住实际有效汇率下的不同汇率的模拟值总是对实际值表现出一定的引领性,实际汇率受经济力量的压力被动地向稳定实际有效汇率要求的水平回归。不过图7.4、图7.5、图7.6同样显示上述引领效应只存在于各个基期的局部范围内,而非在全局范围内有效。不论哪一种货币,以2001年1月为基期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在2009年之后呈现显著扩大的趋势,在很多时点上述引领效应已经不存在。以2013年1月为基期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走势变化出现了类似情形,2007年之前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显著高于之后时间段,甚至在很多时点呈现了反向变化的趋势。

上述现象表明选择合适的基期在短期内能够保证汇率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在长期内由于经济可能遭遇新的内外失衡,基准汇率水平仍需要相应调整,否则将逐渐偏离合理水平。另外,2005—2009年是中国近年来内外失衡最为严重的一段时间,结合图7.4、图7.5、图7.6,两个不同基期下模拟值的显著差异正是出现在此时间段内,该时间段内的失衡状况导致以2000年1月(2013年1月)为基期下模拟值对失衡之后(之前)的解释力下降。因此盯住一篮子货币仅仅选择合适的基期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根据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状况对汇率水平进行趋势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