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关系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经济学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文章部分是从汇率传递效应(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13]视角来进行研究的。若从传统的理论来看,一价定律表明汇率传递效应应该是完全的,即汇率变动一单位应使得价格变动一个单位。但实际上,由于存在关税、运输成本等摩擦因素,汇率传递效应并不完全。例如,Krugman(1986)认为汇率制度差异会导致汇率传递效应不同。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术界广泛应用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础上加入汇率进行分析。此后,Ghosh和Ray(1996)认为采取盯住汇率制度会在增加外商投资的同时带来稳定的低通胀。Edwards(1993)、Ghosh等(1997)利用跨国数据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得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通货膨胀变化率远低于浮动汇率制度的结论。McCarthy(2000)运用VAR模型对样本国的汇率以及国内通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具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国家汇率的影响程度越大。Broda(2001)通过分组研究得到对于中低收入的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价格比固定汇率制度下低30%。一国从固定汇率转变为浮动汇率会使得价格水平下降。Domac等(2001)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汇率制度选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使用中间汇率制度安排的转型经济体如果转换为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得到更低的通货膨胀,而如果转换为浮动汇率制度会使得通货膨胀水平上升。Dooley等(2003)通过对80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平均通胀水平远高于盯住一篮子汇率制度下的通货膨胀。而盯住一篮子汇率制下通胀水平也略大于盯住单一货币汇率制度下的通胀水平。Bordo(2003)利用超过一百年的长期数据研究发现金本位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通胀最低,但是此后在70年代到80年代通货膨胀升高,80年代后期通胀下降。Reinhart和Rogoff(2004)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水平。Levy-Yeyati和Sturzenegger(2005)研究发现实行盯住汇率制度的国家由于具有较低货币供给增长的预期,从而保持了较低的通胀水平。封北麟(2006)利用VAR模型分析汇率波动对通货膨胀影响表明,在我国汇率传递效应较小,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可以忽略。王晋斌和李南(2009)研究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化不能吸收以外币计价的产品价格变化,从而国外物价水平会对我国国内消费者价格水平有一定影响。邓永亮(2010)利用EGARCH模型计算出在我国现有汇率制度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进行分析得到汇率波动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得通货膨胀下降0.08个百分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