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辞”,“丽”是偶,对偶的意思。丽辞,是对偶辞句的意思。刘勰在《丽辞》中认为,自然界生育万物,必然成双成对。这是神理所起的作用,事物都不是孤立的。由人心经过千思百虑,产生语言,语言也自然产生对偶。语言的对偶,是万事万物的成双成对的状况,通过人的思维,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
从中国古代文明时期开始,语言文字的对偶就形成了。在唐尧虞舜时期,言辞的文彩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舜的大臣皋陶赞扬虞舜的话说:“罪过有疑问的从轻处罚,功劳有疑问的从重奖励。”益(人名)向舜陈述谋谟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就是语言的对偶。这难道是有意创造对偶句吗? 是自然讲出来的对偶句罢了。《周易》的《文言》《系辞》,是圣人经过精妙的思考写成的。其文句有许多是对偶的。《乾卦》中讲“元、享、利、贞”的一段,句句排偶。如“云从龙,风从虎”,讲同类感应,字字相对。讲“乾易坤简”的道理,则婉转相对。讲日月往来,寒暑更易,遥相对应,隔行悬合,虽字句不同,却意思一致。至于《诗经》中的对偶篇章,各国大夫外交时应对的辞令,偶句和散句,适应情况变化,不劳着意安排。扬雄、司马相如、张衡、蔡邕等作家,爱好骈俪文句。他们的作品,好像是宋代的绘画,吴国的铸冶,精雕细刻,丽句与文采关联放彩,对偶与文意飘逸发光。到了魏晋时期,一群文人才士,造句更加精密,联字尤为合趣,推敲得细致入微。但是,他们当中,有的对偶达到了精妙;有的滥凑浮华便无成效。
刘勰认为,对偶的格式有四种:言对是易对,事对为难对,反对为佳对,正对为劣对。所谓“言对”,是文辞的对偶;所谓“事对”,是用两个典故组成的对偶;所谓“反对”,是指事理相反而旨趣相合的对偶;所谓“正对”,是事虽不同而意义相同的对偶。如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说:“按照《礼》的要求来修饰仪容,遵从《书》的制度来翱翔学习。”这就属于言对一类。宋玉的《神女赋》所说:“毛嫱(越王的美姬)遮住衣袖,不值得效法她的姿态;西施(夫差的妃子)掩住面容,比她本来面目逊色。”这是事对之类的辞句。王粲《登楼赋》所说:“钟仪被囚禁在晋国,仍然弹奏楚声;庄舄做高官在楚国,病中仍然发出越吟。”这就属于反对一类。张载《七哀》诗中说:“汉高祖怀念家乡枌榆,光武帝思念家乡白水”。这就属于正对一类。这几种对偶中,司马相如的对句只由内心组辞而成,所以,言对比较容易;宋玉是征引前人故实成对,所以事对比较难对;王粲是用被囚和官显两种相反的人,来说明人情同样怀念故土,所以,反对是较好的;张载的出句和对句都是说帝王怀乡,这种正对,是较差的。无论言对和事对,都各有反正两种,照此推究,各种对偶的类型就很清楚了。
刘勰批评那种用相同事件重复对偶的现象。如张华的《杂诗》说:“远游的大雁并排着翅膀飞去,归来的大鸿挨接着羽翼飞来”。刘琨的《重赠卢谌》诗说:“宣尼(孔子)听说获麟而悲伤,孔丘因鲁国西部获麟而哭泣。”像这种重复,就是对偶中多余的枝指(一只手六个指头)了。因此,他提出了对偶的标准:美好的言对,以精巧为贵;高明的事对,务求恰当。他还指出:如果两件事配对,优劣不相称,就像驾车,左边是良马,而右边是劣马,无法并驾齐驱;若所写的事物是孤立的,没有什么和它相对偶,就像一只脚的夔跳着走路,很不雅观。即使有了对偶,没有奇异的同类,缺乏特殊的文彩,写得平平淡淡,就会使人读来昏昏欲睡。必须做到事理圆合,语意精密,有如联串碧玉而成章彩;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就像采用不同的玉珮加以调节。这样,就是完美的丽辞了。懂得这些要求来思考,对偶的道理就自然清楚了。
刘勰在总结性的《赞曰》中还申言:事物立身必然成对,文辞创作,必自骈偶。创作要能左右兼顾,精彩的韵味神情兼备。他还指出:骈辞俪句,在语言文字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像是光彩的并蒂鲜花,明净而千姿百态。偶句和单句都加润饰,犹如带上各色的玉珮,溢彩流光。(www.xing528.com)
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天然的合理性。而其发展变化,也都有它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南朝骈文的形成和发展,深受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生活和田园山水文化思想的影响。没有南朝骈文的发展,就不会有唐宋诗词的兴盛。而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骈俪文,就是南朝时期代表性的文学。因为它的语言形式,受人喜爱,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主流。又因为它发展到后期,偏于讲究形式,语意空洞,华而不实,不能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许多人都意识它的弊病,主张文学改革。但是,如何改呢? 向哪个方向改呢? 用什么样的文学样式来代替它呢?这些问题,只有到了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提出古文运动,才得到解决。隋朝初年,朝廷发文告,提倡文学改革,反对使用骈文,而文告本身的文字,就用的是骈文。
从隋朝到唐初,是骈文走向散文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阶段,唐初出现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两篇具有时代特征的运用了大量骈偶句的散文,内容充实,气势奔放,语言华美,音韵铿锵,令人百读不厌,传诵不绝。《讨武曌檄》污骂武曌则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虺蜥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炫耀徐敬业的兵力则曰:“铁骑成群,玉轴相接”,“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吒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威胁那些动摇不定的中问派则曰:“公等或居汉地,或叶周亲”,“若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机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文章气势雄健,咄咄逼人。《滕王阁序》赞美洪都地势和人物则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写时令则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景则曰:“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又在诗中写道:“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抒发情怀志向则曰:“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文中许多佳句,成为后人的习用语。有的还被后人编成故事,广为流传。从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苏东坡的《赤壁赋》都可以看出骈文对后世文学深刻而良好的影响。
我以为今人作对联,写律诗,认真学习骈文,学习唐宋诗词中的对偶,通晓格律和音韵,把握这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即使是写抒情散文或记叙散文,问或用点对偶句,也会使文章增色。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虎豹无文,鞟同犬羊。1947年冬,当时社会动乱,人心惶惶,位于蕲州城的蕲春县启明中学的朱士廉先生,为学校大门作了一副嵌字春联。上联是:启圣足兴邦,当夫满城风雨,寇丞相锁钥北门,足称神圣;下联是:明心方见性,际此遍地春光,朱文公正成南宋,方挽天心。1949年冬,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蕲春县的第一个春节。蕲州街坊门店,出现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五星旗飘扬大地,光耀全球,炳炳烈烈,领导人民除旧岁;下联是:四阶级坚持政权,气冲宇宙,勤勤恳恳,改革社会过新年。这两副对联,对仗工稳,音韵和谐,深刻注入我的脑际,终生难忘。其原因是它自身的魁力所致。因此,我希望,今天的作者,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写出更多的反映新思想、新观念、新社会生活的对联和格律诗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符合时代的要求,还是非常可贵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