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功,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八卦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成为一个整体的序列,宇宙万物的形象,就包含在其中了。为了包容宇宙问的万象,又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微妙奥秘,就包含在其中了。阳爻与阴爻刚柔互相推动,宇宙问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就包含在其中了。再系上爻辞,定上名称,宇宙问一切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
《周易》中显示吉、凶、悔、吝,是从阴阳变化的活动中产生的。刚爻与柔爻,是推演宇宙万物变易的根本。阳爻刚、阴爻柔互相推动变化流通,因应变化的时机。
善的结果是吉,恶的结果是凶,才是正常的现象。就像天地运行,恒常显示其规范;日月经常以光明普照万物为其正常现象。天下事物的运动,都有其一定的本性。
乾,刚健地显示它的平易;坤,柔顺地显示它的简易。爻,仿效天地之道;象,形象表现天地之道。爻、象在卦内变动,吉、凶在卦外显现。功业成就表现在变化上。圣人的思想感情从卦爻辞中显现。天地的大德就是生长万物,圣人的大宝就是王位。凭借守住王位的就是仁德。用来使人归附的叫做财。整理财政、端正制度法令、禁止人民为非作歹要靠道义。
以上第一章,说明卦爻的功用,吉凶、造化、功业的显现,论《易》之义蕴与圣人用《易》守位治民之要义。
原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于天,俯则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吾,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来,来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杆,掘地为臼,杆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列木为矢,弧矢之利,盖取诸《瞪》。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字,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上古伏羲氏当天下之王,仰面观天象,低头察地形,观看兽蹄鸟迹与地面能生长的东西,近的取法人身的体形,远的仿效万物的形象。于是制作八卦,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象来会通神妙明显的(天地万物的)德性,(用八卦来)分类区别天地万物的情状。结绳做网,用网来捕鸟兽和捞鱼,大概是取自《离》卦。《离》中空如网目,上下离,重目为网。(说明伏羲已是渔猎时代)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木做木锄,弯木做木犁。用木锄木犁的好处,来教天下人。这大概取自《益》卦。益卦,上巽下震,巽为木,震为动,锄木动土,为耕田之象。(说明社会已进入农耕时代)
规定日中(午)为市集时问,招引天下之民,聚集天下货物,交易而各自散去,各得所需物品,大概取自《噬嗑》的形象。该卦上离为日,下震为动,在日下活动。(说明社会已进入集市贸易时代)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通晓事物和前人创制的变化,使民利用它而不厌倦,加上神妙的改作,《周易》的道理行不通时,就进行变化,变化就能通达,行得通就能长久。他们遵循这一与时变通的原理,得到天的帮助,吉而无不利。黄帝、尧、舜作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大概取自《乾》卦和《坤》卦(乾居上覆物,坤居下含物)。挖空木为舟,削木为楫。舟和楫的好处,是用来渡过不通行的河道,达到远处,使天下人得利。这大概取自《涣》卦(涣卦是巽上坎下,木在水上,为舟楫行水之象)。
驾牛拉车来运重物,骑马来行远路,使天下人得益,大概取自《随》卦(兑上震下,《国语·晋语》:“震,车也。”《说卦》:“兑为羊。”为畜生,引申为牛马驾车)。
(以上说明:此时衣裳、舟、车发明了。)
双重门加上打梆巡查,来对付盗贼,大概取自《豫》卦(震上坤下,击柝巡地,动而有声于地)。
(说明打梆防盗,从黄帝、尧、舜时就开始了。)
截断木材做木杵,掘地做臼,杵臼的好处,使万民得益,大概取自《小过》“小过”卦(上震下艮,木杵震于上,艮为臼于下,春米之象也)。
加弦于弯木上做弓,削尖木材做箭,弓箭的好处,是用威力来慑服天下,大概取自《睽》卦(《周易集注》:“虞翻曰:‘兑为小木。’”小木为弓,离为绳,即弦)。
(这说明弓箭此时发明了。)
上古住在洞穴和野地,后世圣人改用房屋,上有栋梁,下有檐墙,来对付风雨,大概取自《大壮》(上震下乾,乾为天,似穹庐,比房屋;震比雷雨,雷雨下有房屋,避风雨之象也)。
(以上说明:在有巢氏之后,此时已有房屋住所了。)
上古下葬死人,用草柴包得很多,葬在野地里,不堆土做坟,不种树,服丧的期限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内棺和外椁,大概取自《大过》(兑上巽下,巽内兑外。巽为木,指棺椁,兑为泽,指坑、墓穴。棺在墓穴中)。
(此段说明棺葬的开始。)
上古结绳记事来治理,后世圣人用文书契券来代替它,百官用它来办理政事,万民用它来明察事理,大概取自《夬》卦。(夬)卦兑上乾下,兑为小木,乾为金,指刀。刀刻木简为书写字记事。
以上为第二章,言圣人崇尚象形制器之事。将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归于帝王圣人;智慧实践归于《易》的启示。言《易》之用。
原文: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村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译文:所以《易经》的内蕴是卦象;卦象,是用形象来表现事物的。录是裁断。爻仿效天下事物的变动。所以吉凶的产生而人事的悔(追悔)吝(顾虑)显出。
以上为第三章:言《易》的内容就是卦象,象就是相像,表现万事万物的形象。卦爻辞可以体现人事的吉、凶、悔、吝。
原文: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 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 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译文:阳卦(震、坎、艮、皆两阴爻,一阳爻)多阴爻,阴卦(巽、离、兑,皆两阳爻、一阴爻)多阳爻,是什么缘故? 阳卦是奇数(震、坎、艮都共有五爻),阴卦是耦(同偶)数(巽、离、兑都共有四爻)。它们代表什么德行? 阳卦一君二民(震、坎、艮都只有一阳爻代君,两阴爻代民,一君统治两民),这是一君使万民归心有德君子之道。阴爻二君而一民(巽、离、兑三阴卦皆两阳代二君,二君统治一民,民受多数君剥削,二君争夺,陷入混乱,这是无德小人的道)。
以上为第四章,解释阳卦多阴、阴卦多阳之理。
原文:《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译文:《易·咸·九四》爻辞说:“热热闹闹地来往,多数人听从你。”夫子说:“天下人思考什么,忧虑什么? 天下人走不同的路,到达同一个地方;经过多数人考虑,最后都想到一块儿去了。天下人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太阳落下去,月亮就升起;月亮落下去,太阳就升起;太阳月亮互相推移,产生光明。寒天过去了,暑天到来;暑天过去了,寒天到来;寒天和暑天互相推移而成了一年。过去的屈退,到来的是伸进。屈退和伸进互相感应交替,产生利益。”“尺蠖的屈退,是为了求得伸进。龙蛇的蛰伏,为求得保存身体。精通事物的义理,进入神妙的境界,用来达到运用。利用所学,来使自身安好,用来提高才德。超出以上讲的,没有知道别的。彻底研究事物的神妙,知道事物的变化,这是盛德。”
以上为第五章第一节: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懂得变化的神妙,就是一种大德。
原文:《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译文:《易经·困卦·六三》的爻辞说:“被大石阻碍,被蒺藜挡住,返回到家中,不见妻子,凶。”子曰:“不应该受困而去遭受困难,名声必受羞辱。不应该到蒺藜中去而去了,身体必然受到危险。如果受辱又遭危险,死期将至,其妻难道可以见到?”
以上为第五章第二节:劝人避凶。
原文:《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易经·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在高城墙上用箭射猛禽雕,得到它,没有不利。”孔子说:隼是鸟,弓矢是工具。射它的是人。君子把工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才发出动作,有什么不利? 发动而没有阻碍,因此出动而有收获,这话说的是要有准备,凭借条件时机而后动。
以上为第五章第三节:说明君子要凭借条件和时机有准备而后动。
原文: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动,不威不惩。小恶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屡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译文:孔子说:“小人不认为不讲仁道可耻,不认为不讲义道可怕,看不见有利就不勉力,不加以威吓就不知道戒惧;小的过失给以惩罚就会警戒他不闯大祸,这是小人的幸福。《周易·噬嗑·初九》的爻辞说:‘带上脚镣,虽然损伤了脚趾,今后无灾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为第五章第四节:是说,对小人必须进行惩戒。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周易·噬嗑·上九》的爻辞说:‘何(通荷)校灭耳,凶。’”
译文: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好名声,恶行不积累够不上灭亡身命。小人认为行小善无益而不去做,认为行小恶无伤害而不戒掉,所以恶积多了而隐瞒不住,罪恶大了而不可赦免。《周易·噬嗑·上九》的爻辞说:“‘背上枷,磨伤了耳朵,凶。’”
以上为第五章第五节:说明积善成德,积恶成罪。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原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文:孔子说:“危险,是由于位子长期平安而发生;灭亡,是由于长期认为可以保持存在而产生;变乱,是由于长期的安定而发生。因此,君子居安思危,存在而不忘记灭亡,安定而不忘变乱。所以,他能身安而国家保存。《周易·否卦·九五》爻辞说:‘经常想到危亡,危亡。好像系在多根须的桑树干上一样稳固。’”(www.xing528.com)
以上为第五章第六节:宣扬一种居安思危,存而思亡,治不忘乱的思想。
原文: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鋉(速音,食物)。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译文:孔子曰:“品德差而地位高,智识浅薄而谋划大,力量微弱而任务重,少有不招来祸患的。《周易·鼎卦·九四》的爻辞说:‘鼎折断了脚,翻倒了公侯的食物,形成沾湿的样子,凶祸。’说的是不胜其任务。”
以上第五章第七节,言一个人的道德智慧要与职位相称,德薄智小,不称其职,危险。
原文:子曰:“知机其神乎?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其知机乎? 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译文:孔子说:“知世事的机谋是神妙的吗? 君子交结上级不谄媚,交结下级不轻慢。他是知道机谋的吧! 机兆,表现得很微妙,是吉凶的潜在苗头。君子见到机兆就行动,不等到一天过完。《周易·豫卦·六二》爻辞说:‘被坚石阻挡,不要整天等待在那里,马上避开,才会吉利。’既然被坚石阻挡,何用整天等待呢? 断然可知了。君子见到微细的,就知道明显的;知道柔婉的,就知道刚健的。这样,成了万人的希望。”
以上为第五章第八节:说明世事的机兆很神妙,君子要见机而作,对人要不卑不亢。
原文: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译文:孔子说:“颜家的儿子颜回,他的智慧大概差不多了吧? 有过失他从来不会不知道,知道的过失从来不会再犯。《周易·复卦·初九》的爻辞说:‘迷路不要走得太远就回头,就不会造成大的后悔,这就是大的吉利。’”
以上为第五章第九节:说明有过错要省悟早,改得快,就大吉。
原文: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译文:天地阴阳二气交融,万物普遍化生。雌雄两性的精气媾合,则万物化生。《周易·损卦·六三》的爻辞说:‘三人同行,主张不一,则会有一人离去;一人独行,终会得到意见一致的朋友。’这说的是达到融和一致。
以上为第五章第十节:是说多数人在一起,会有意见不一致;一个人独行,总会得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原文: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必勿恒,凶。’”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身子安定以后才行动,心平气和然后才说话,先建立交情然后才求其帮助。君子做好这三项,待人处事才完全了。冒着危险去行动,人们不赞助他。以语言恐吓,则人民不响应他。没有交情去提出要求,人民不会支持他。得不到支持,伤害他的人就会到来。《周易·益卦·上九》的爻辞说:‘没有人帮助他,有的人攻击他,用心不安定,凶。’”
以上为第五章第十一节:讲君子立身处世之道。
以上为第五章,记孔子解释《周易》爻辞十一条。这一章讲君子修身立德,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原文: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事),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也。”
译文:孔子说:乾、坤两卦,不是研究进入《周易》的门户吗? 乾指阳性的物,坤指阴性的物。阴与阳相交,德性相互配合,由此而产生各卦阴柔阳刚交错的形体,具体象征天地所创造的一切。与天地造化的神妙相互贯通。卦的形象,象征宇宙万物的变化,确定种种名称,虽然繁杂,却不互相超越范围。但考察卦、爻名称所表达的各类事物,所说的也许是殷末周初衰败时代的情形吧!
原文:“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译文:《周易》的主旨,使过去的事明显,作为镜鉴,以察知未来;使细微的显著,将幽深的阐明;扩大来看,开阔卦象、爻象,使名称无不适当;辨别事物,端正言辞,所用的判断文句,则完备无缺。所用的名称,虽然微小,但象征事物的类别,却非常广大;而且旨意深远,文辞高雅,委婉曲折而中肯,表达的事理,无不充分而含蓄;因应吉凶两种道理,以辅助人民行动,使其明辨善恶得失的报应。
以上为第六章。先说明《周易》卦爻的阴阳,象征天地万物之阴阳两性;阴阳合德,刚柔相济,形成天地万物的形体。再说明卦爻辞的特点及其功用。乾、坤两卦阴阳,决定各卦阴阳属性和卦爻辞分析观察事物的功用。
原文:《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译文:《周易》的创作,大概在中古殷末周初吧? 创作《周易》的人,大概有忧患吧? (说明《周易》成书的年代和作者忧患的处境)
所以,《履》卦分上下尊卑,是德行的基础,《谦》卦教导明智谦逊,是德行的把柄;《复》卦教导从迷途中返回原始的本性,是德行的根本;《恒》卦教导坚持君子之德有恒,使德行稳固;《损》卦教人克服欲望,是德行的修养;《益》卦教人改恶向善,使德行更为充裕;《困》卦教人在困境中悔悟,明辨德行;《井》卦教人如井一般德行,地位不移动;《巽》卦教人的德行因时因地制宜。(这一节,说明履、谦等9卦的卦德)
《履》是行守礼节,可在祥和中达到极致;《谦》是谦逊,能受人尊敬,品格光辉;《复》只有一阳爻,虽小而能辨于物;《恒》卦有恒心,在复杂环境中,坚持不厌烦;《损》卦要求克制自己,先难而后习惯了,就容易;《益》卦是增长德行,日益充裕;《困》卦明辨德行,能经受考验,穷而变通;《井》的地位不动,却能惠及他人;《巽》卦要求裁定情况,因时制宜,隐而不露。(这一节,说明履、谦等9卦的特性)
《履》以祥和与人共同行动;《谦》以礼节,自我克制;《复》以自我反省,恢复本性;《恒》以始终如一,坚持到底,《损》以减损欲望,远避灾害;《益》以修养增加德行;《困》要求经受考验,减少怨恨;《井》要施惠于人,明辨正义;《巽》要求人们善于权衡利弊,随机应变。(这一节,说明履、谦等9卦的功能)
以上第七章:是说《周易》作于忧患。陈述身处忧患,修身益德,持正以恒,因时制变的道理。
原文:《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叉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译文:《周易》作为一部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不可远离;它讲的道理,屡次变化,而且变化不停,普遍流转在六爻的位置上,在上位下位,没有一定;或阳爻变为阴爻,阴爻变为阳爻,刚柔互变,毫无固定。它教人进退有度,对外、对内知道戒惧。又使人明白忧患与事故的原因,不需要师长保护人的教训,如见父母在上。开始依据卦爻辞来推断它的道理,既而发现它有规律可循。假如不是明晓易道的人,易道就不会凭空得到施行。
以上第八章:说明《易》道即变化之道。《周易》卦爻辞变化无常,不能推断它的变化规律,就不明《易》道,使《易》道得以施行。
原文:《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 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也。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译文:《周易》作为一本书,推究它的原始,探求它的终结,研究事物本质为其主体。六爻互相交错,象征一定时期的某一事物。光看它的初爻,不容易了解它的含义,看了它的上爻,才容易明白,是因为看了它的本末。初爻的辞,比拟事物的开始,最后上爻的辞,确定事物的结局。至于夹杂一些象征性的事物,在叙述卦的性质,辩明是非,必须加上中问的二、三、四、五爻,然后综合观察判断,才能理解完整的含意。噫! 若要求得存亡吉凶,则按六爻去推求,安坐而可知也。聪明的人,只要看到卦辞,他的了解就会超过一半。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因为“二”在下卦中央,远离“五”的君位,较少牵制,容易见效,所以多赞誉;而“四”接近“五”的君位,容易冒犯得咎,必然经常在恐惧之中。柔的本质是软弱,必须有所依附,远离不利;它无害,作用是柔顺,居中位。倒数第三爻与倒数第五爻,作用相同,而位子不同。倒数第三爻多凶,因为位子居贱;倒数第五爻多功效,位子尊贵。这两爻倘是阴柔就危险,倘是阳刚就胜任。
以上第九章:说明六爻的特点,均非通例。《易》中很少有通例。
原文:《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为六。六者,非它也,三村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周易》作为一本书,内容广大,万事万物之理都具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有天、地、人三才,再把两个三画卦重叠成两倍,故成六爻。“六”不是别的,倒数一、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六爻为天,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有变动,所以称爻。爻有上下不同等级,比拟万物贵贱不同类别,所以称为物。阴爻阳爻交错,犹如万物错综相杂,所以称作“文”。文的阳爻在奇位,阴爻在偶位则当位,否则不当位,当位与不当位则产生吉凶。
以上为第十章:说明《周易》的功用。《周易》包含天、地、人三才之道,能示人以吉凶。
原文:《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 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译文:《周易》的创作行世,大概在殷的末代,周的德教兴盛时期吧? 正是文王与纣王之问发生争端的事情吧? 所以它的卦爻辞隐含危机。知道倾危,方能转为平安;只知道平安,还会转为倾危。《周易》的道理非常广大,所有事物之理,无不包含其中,并以戒慎恐惧的态度,保持始终,避免灾祸。这才称为《周易》的道理。
以上第十一章:说明《周易》可能作于殷之末世,与文王被拘之事有关,故多警惕自危之辞。
原文: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音委,奋勉)者。是故,变化有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译文:乾指天,其功能,是天下最刚健的。它的德行经常是平易的,却知道前进的艰难。坤指地,其功能是天下最柔顺的。它的德行经常是简易的,却能知道险阻。
《周易》的道理平易、简易,研究它能够在心里明白(天地之道),辨别天下事的吉凶,激励天下人奋勉。所以,变化的语言有作为,吉事就有祥瑞的征兆。通过卦象来表象事物,从形象知道创造器具;通过占问,知道未来。天地设立上下的位子,圣人仿效它来成就才能。通过人的谋划,和占问神鬼的谋划,百姓可以参与天地造化的功能。
八卦以形象来象征事物,卦辞、爻辞是以语言说明事物的变化,刚爻、柔爻互相错杂于六位中,由其形象显示吉凶。事情的变动从有利来说,吉凶因情况而转变。所以,在两爻之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产生爱与恶,在两者互相冲击中,产生吉与凶。在各爻的位置中,远处有“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的“相应”与“不相应”;近处有上下相邻两爻问的爱与恶的“相比”与“不相比”;在此远与近的取舍中,产生后悔与羞辱。在上下两爻之问,情意又有真假,在是否能以真情实意相互感应中,产生利与害。大体上,《周易》的情意,如果相邻两爻不能互相亲近,就有凶险或灾祸,难免有后悔与羞辱。亦即,近邻的“相比”,要比远方的“相应”更重要。(此处可参照“爻位说”)。
想背叛的人,说话有惭愧的表情;心中有疑惑的人,说话杂乱分歧;有修养的人,说话少;浮躁的人,说话多;诬蔑善人的人,说话游移不定;失掉操守的人,说话弯曲含混。
以上第十二章:言天道容易中有险,地道简易中有阻。人们须要研究此中的道理,方能占筮吉凶。《易》能告诉人们吉凶;但是,占卦象,论吉凶,还要求占者的品德才能和他的人际关系。再说,求占者的心术不同,言辞不同。所以,占卦象,论吉凶,还要听其言而观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