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全体人民的共同精神追求,是社会评判是非好坏的一个价值尺度,也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发展和壮大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全社会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曲折、磨难,没有被西方列强打垮、没有被自己打败,依然能够立于世界之林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着牢不可摧的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推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之一,志愿服务中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目标、价值行为、价值准则;志愿者在为社会、他人奉献的过程中提高了精神境界、追求,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培育了社会文明风尚,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国家软实力更具竞争力,同时也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
(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国家软实力中最具竞争力的是文化软实力,它是当今国际竞争中最深层次的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1]可见,价值观的影响力之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世界上各国实力的竞争,其实质是价值观起作用,是核心价值观之间的竞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内化于心的是什么?就是根植于每个人心中的价值观;外化于行怎么做?就是要鼓励、动员人们真心地、自觉自愿地进行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社会的同时不仅折射出志愿者的价值取向,也能树牢志愿者的价值观,所以志愿服务就是以价值观为指引的实际行动,是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志愿服务传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有了目标的指引人民就能形成强大合力,发挥出每个人的价值,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表述,中华上下五千年,自由、平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追求,在这一价值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经历了由强到弱、由弱到强,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鼓舞人们努力奋斗以创造美好生活,还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社会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行为准则,为每个人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相应“德”的伦理思想相通,它不仅是个人的道德标准和规范,也是社会的美德,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出了个体规范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引领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作用,而志愿服务又传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志愿服务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二)社会的和谐、稳定(www.xing528.com)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来看,和谐社会主要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从发展的角度看,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同时处理好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有利于推动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众多领域,同时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差距扩大、价值观多元化、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和谐的因素增多,急需我们调整、化解。
志愿服务是以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为宗旨的活动,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在社区管理、社会服务、公益项目、大型活动、弱势群体帮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化解社会矛盾、缩小社会差距、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志愿服务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建立起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平台,而且在平台中为志愿者提供了社会化参与、组织化参与等多种参与形式,帮助志愿者完成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彼此信任的关系,建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关系,这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个人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最高价值目标追求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人想要自由发展,首先应改变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状态。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其改变了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实现了人与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了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诉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诉求提供了基本条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诉求提供了外界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满足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诉求提供了个人实现标准。
志愿服务过程中涉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种种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人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和核心:一方面,作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履行志愿者职责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自觉是内心按照自己所需自由去选择,自愿是不带有强制性,“哪里需要往哪搬”,志愿者自由生存的能力极强;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活动既是服务他人的“助人”活动,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自助”活动,即既帮助了他人和社会,同时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满足和充实,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明志愿服务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即志愿服务属于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实现发展的需要,完全是个体出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意愿所采取的行动,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推进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