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背景及其优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背景及其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华文化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文明史。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独立和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在元朝时期,中原是由游牧民族统治的,这也为中华文化融入了游牧民族的特色。在元朝灭亡后建立的明朝出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第一次碰撞和火花。

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背景及其优化

一、中华文化的溯源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传统和历史进程是十分悠久的。根据近年来不断的考古发掘,我们知道了黄河流域并不是中华文化的单一起源,而是由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共同形成了中华多样化的文化传承。尽管我们一直在争论关于中华民族起源中那些丰富多彩的上古传说和神话故事是否真正存在于历史中,但不可否认的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正是由于这些故事、传说,才将中华民族那漫长而复杂的文化发展连接起来,形成了中华文化记忆和文化基因的核心和基础。

(一)中华文化的演进过程

中华文化拥有长达5000多年的文明史。综合整个文明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农业文明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对于中华文明而言,可以说,农业文明的开始就是其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源头。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与古希腊、古巴比伦,甚至古印度的文明不同之处在于,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中国在西北、西南方向存在着连绵不断的山脉,形成了巨大的屏障,而中亚地带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更是阻隔了人类探索的脚步,在北边因西伯利亚的严寒和沙漠十分不利于人类生存,东面又是临靠太平洋这广阔的大海,对于古代文明来说,又是一道天堑,这样十分优越的地理环境,令外来文化的入侵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极为稀少,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也就是来自于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这也使得古代的中华文明发展中很少与其他文明进行有效沟通和融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更多更主要的还是通过对自我文化的不断批评和开拓而顺利进行的。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独立和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通观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大多数民族的起源都来源于神话传说,我国也是这样。这些神话传说围绕着“三皇”“五帝”,形成了中华文化最初的形象和脉络,他们构成了对中华文化传说时代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描述。这些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有着各式各样的版本和描述,但是无一例外的就是,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不是脱离人的本身的神的存在,而都是一个英雄式的具有巨大创造力的人。在这些神话中,正是这些不平凡的人,创造出了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态。例如神农发明了农具,而嫘祖发明了养蚕和缫丝,就是这些具有极大创造力的不平凡的人,成为无文字时代人们的精神偶像,被我们的祖先记录了下来。同时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明最初的萌芽就是与我们最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紧密结合的,是农业社会最集中和最真切的体现。

文字于一个文化发展进步来说十分重要。从夏朝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开始,中华民族文明的演进便具有了一定的程序和稳定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具体文字记载的朝代是商朝,而商亡周兴后,在西周便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分封制度和礼乐文化,这些为之后以儒家文化作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夏、商、周三个朝代在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的社会文明秩序,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夏、商、周三朝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基础的社会发展形态模式,为中华文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衰落后形成的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是公认的文化最为混乱和迅速转换的一个时代,在这一个时代里,战争频发致使周礼崩溃、秩序混乱;同时又是各种思想学派相继涌出的时代,出现了诸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百家争鸣”的现象。尽管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其思想核心也有着差别,但在最终的本质上是存在着联系的,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多元的中华文化的思想系统。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使得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流派和发展模式也随之得到了一次大统一和大融合。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为文化的构建和完善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提供了政治法律的保障。

直到西汉时期,由于统治阶层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使得诸子百家的思想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但也正是这一方针,形成了我国以孔孟思想为主的儒家文化,并在发展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时代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次危机,也是在这一混乱的时期,佛教文化开始乘虚而入,对我国中原地区的文化进行影响,中华文化受到了一次次的修正和冲击,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文化断绝,被佛教文化取而代之,这种危机一直延续到了唐宋时期,直到程朱理学的正式创立,才结束了这一文化危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开放和包容的时代,对外频繁的交往,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华民族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和认同。正是这种包容力和修正力,才使得中国文化在佛教文化的渗透下能够坚持不倒,并在最终甚至反向将佛教文化吸纳融合化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唐朝在灭亡之后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分裂时期,随后建立起了宋朝。尽管宋朝对于军事发展一直比较忽略而显得整体十分弱势,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最终甚至被游牧民族所灭被人诟病,但其在科技方面的发展却是极为辉煌的,传统的四大发明在宋朝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创新和改良。正是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社会状态促使更多人开始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开始对思想更深处的东西进行研究,程朱理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我国文明发展的基石变得更加牢固。

元朝时期,中原是由游牧民族统治的,这也为中华文化融入了游牧民族的特色。元朝的疆域比起之前的朝代都要更加宽广,但是这一时期文明的发展进程却是相对缓慢的,这主要是因为游牧民族所具有的特点导致的,在其文化中擅长的是一种掠夺式的战争开拓,而不是学习式的继承发展。

在元朝灭亡后建立的明朝出现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第一次碰撞和火花。在明朝时期,中外的航海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更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抵达了东亚地区,而此时期的中国商人活动范围也已经扩大到了东亚一带,这便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接触,给自古以来就比较封闭的中国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也是“全球化”最初的起步。[1]随着东西方文明越来越多的交流,许多西方的新鲜事物和观念都开始进入中国。

我国文明的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但这个封闭的环境也使得我国文明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称自己为“天朝”,这种思想直到清朝后期都还存在着。直到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不断深入我国的文化当中,才使中国长久以来形成的朝贡体系开始衰落。而自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这个长久以来的“天朝上国”思想被狠狠地打碎了。

为了应对强势的西方列强,清政府制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再到洋务运动,西方的思想文化、先进科技不断地涌入我国,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冲击,中西方文化开始了不断地碰撞和磨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成了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因此在两者的碰撞过程中,我们必须保证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繁荣在这外来冲击下仍然能够良好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国家增强文化主权和文化软实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人从一出生便开始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会始终贯穿人一生的各个方面。中华文化的氛围便是我国人民生活的环境,通过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基础。在中华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当中,主要是强调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伦理和道德品质,中华文化中的伦理是一种自然性的血缘伦理关系。由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家国一体的形式,换句话说,在中国社会中,家与国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社会构成,这使得中华文化具有完备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独特鲜明个性。

中华文化具有的独特个性的前提是中国社会的稳定,其在精神生活里也存在着十分独特的表现模式。首先是封建君主制的长期统治,使得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传统都受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主要表现在家族制、宗法制等制度的形成。其次,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依赖于农业社会发展的,而农业社会在本质上便导致了社会所具有的乡土性,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秩序和家族范畴。进而这个社会秩序和发展模式便催生了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强调和平中庸精神,其思想融入中国社会后,便形成了一个以基本伦理道德作为基础的,以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规范的中华文化体系。

美国当代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这一著作中这样描述中国的文化:“祖先崇拜从最古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的一个主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是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历来起主要作用的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国家或者教堂。”[2]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结构是家庭,整个社会的运转都是通过各个家庭的稳定运转来实现的。中国文化中对于价值的取向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家族制形态,在个体、集体、社会三者的关系上,中国人更多的关注重心是人的身份和辈分意识,对于家庭这个结构更加注重。在中国的社会中,家庭就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家庭的和谐发展就意味着社会也会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和国民个体主义的觉醒,这都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使得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得到了广泛沟通和交流,而正是因为这种沟通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民的个人意识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影响开始得到了苏醒,传统的大家族式的社会在我国的影响性也越来越小。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的不足和缺陷之处进行批判、反思,同时针对传统文化中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容进行吸收和接纳,融合西方思想文化中的优势部分,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完善,推进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二、西方文化溯源与特点(www.xing528.com)

相对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陆地性和农业性的特点,西方文化更多是依赖海洋而发展起来的。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上,西方一直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在以农业为社会基础的时代,西方诸国因土地的相对狭小从而被阻止了文明发展的脚步。

(一)西方文化的历史溯源和发展进程

西方文化的起源主要是来源于古希腊文化,而古希腊文化则又是起源于爱琴海地区的文明。早在公元前900年,希腊人便以腓尼基字母为基础,创造出了24个希腊字母,使文化发展有了文字这一重要载体。希腊文明发展的早期同样是自然崇拜,而在自然崇拜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神明崇拜,进一步形成奥林匹斯的神话体系。在希腊文明的发展中充斥着同时期其他文明思想中所不具有的哲学思想,古希腊哲学是所有西方哲学的发端和根源。

现代美国杰出的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写道:“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希腊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因战争、贸易等因素,深受东方世界的影响。另外,希腊人对东方的丝绸、茶叶等产品的喜爱,使得东方文化在西方得到了传播。可以说,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初,更多的是东方的文化对西方产生一定的影响,西方文化能得以良好地发展,其中东方文化提供的营养不可忽视。

对于希腊来说,由于其地理环境的影响,除了少数个别例外的区域外并没有什么肥沃的土地,单纯依赖农耕畜牧业是养育不了太多人口的,再加上早期希腊也才刚刚形成的雅典斯巴达等各个城邦国家不断发生战争,希腊人也还没开始进行外部贸易,因此此时期的希腊亟须殖民。从公元前9世纪末到公元前8世纪初出现的第一次殖民高潮,直至公元前8世纪的后半个世纪又一次出现的殖民高潮,使得希腊文明开始向着周边更大范围进行了推广和传播。

“前334年,亚历山大统一了地中海东部、西亚地区,这个帝国横跨亚欧大陆,西方的文化中心由雅典转向东方。”[3]在东方(这里主要还是指欧洲地区),文化主要是基于宗教的信仰,其在科学等方面的影响十分突出。而正是东方文化的渗入,融合了希腊的文化,使得真正的西方文化体系在这一时期初步显示出了一定的系统和规模。

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是“形而上学”思想。尽管在西方中世纪时期是一个十分提倡信仰崇拜的时代,但在整个西方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是一种理性和严肃的氛围。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这两次对于西方文化极具意义的发展时期,令西方普遍存在的宗教精神与哲学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和发展,而西方文化在这两次文化思想变革的影响下,开始了近现代的社会发展。这时西方文化的发展核心便转变为了“人的自由和可能”。在西方文化对自由理念的不断追求和发展下,其文化得到发扬,最终成为引领世界产生变革的文化体系。

(二)西方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西方传统文化主要是采取对事物进行确定对立统一的关系来表现其内在精神的,如自由与理性的关系、自由与科学的关系等。西方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这也导致了西方文化在面临文化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问题时展现出的是单一的“形而上学”思想中的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绝对化实践方式。

西方文化主要采取的是理性主义,并在发展中将其始终贯穿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以及扩张等各个方面。理性的逻辑和原则散布在了社会的各个工业分工、科学技术、精确性、可划分性和证据性的文化精神当中。“理性主义、进步主义、自由主义构成了西方文化近现代实践的主导精神。”[4]

理性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西方人的眼中,采用理性的思维去面对一切事物时都是万能的,在他们看来,理性的功能拥有着和上帝一样的地位;其次,在西方的文化中,理性往往是被人们给予了很多美好的期待,在他们看来,理性便是一种代表善的力量,也是人类所拥有的最本质的特征;最后,理性具有乐观性,即在西方文化中对于理性的态度包含了对人类发展进步的肯定和乐观,认为理性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进步主义则是一种历史观。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进步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进步主义的核心便是人类对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推进和完善。

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自由主义。在西方文化看来,人类所拥有的最本质的东西便是自由。自由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将人从阶级、社团、政府当中独立解放出来,随着中世纪的结束,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得到了完善和补充,使其成了一种民主和理性的自由,而不是那种毫无限制和约束的完全的自由。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产生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模式,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传播方式,从而塑造出了不同的社会和人。

中华文化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各种思想文化中碰撞、融合并不断完善和补充,从而发展起来的。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更是成了中华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其主旨是仁义,讲究舍生取义、以孝治国的理念,追求的是入世;而道家思想则主张自然和谐,无为治国,追求的是出世。中华文化的发展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骨干,其他思想文化作为枝叶而发展起来的。中国良好的地理环境使得很少有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进行入侵,这就使得其拥有了长期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中华文化正是凭借着悠久、单纯的特点以及强大的凝聚力和消化力,才能在近代的文化大碰撞中屹立不倒。

西方文化主要是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各种神话和英雄传说。古希腊人崇尚对知识了解和推理,提倡科学和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是在世界范围内都闻名的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他们提出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文化强调个体性特性,强调个体自由,因此西方文化也被称为“个体文化”。

我们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对方的习俗,尽可能地避免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会。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些差异,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之所以要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主要是需要通过这些对比来让跨文化交际者能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可能产生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通过对不同文化进行对比,能够寻找出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得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能够主动、自觉地排除掉文化干扰,创造双方都能接受的交际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