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有效对策

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有效对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了避免和减少语用错误或文化休克,交际者应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文化迁移,注意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三)培养文化移情减少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移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消除误会,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这就是跨文化交际学界所称的“求同存异”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最终是心理的适应。

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有效对策

想要完全避开文化休克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文化休克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应对文化休克。在不同的冲突中,任何情况都是互动的。有效地规避文化休克首先要求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适当的、灵活的和创造性的。同时,我们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尊重不同的世界观及其解决冲突的方法。如何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自身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全球化并不是简单的文化冲突或文化趋同,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文化的本质,全球化的过程包含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文化的趋同和多样性的共存。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组织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逐渐加深与增加,也意味着跨文化人际交流的增加。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个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克服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实现组织与国家之间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在解决文化休克方面,首先要注意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期待和好奇。它要求我们走出自己的母文化,心甘情愿地以退为进,有效地限制思维上的差异。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善跨文化交际水平。

1.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能力

这是指词法、语音、句法在内的语言能力,包括辅助语、沉默等行为在内的非语言行为能力。

2.相互交往能力

交际者应该对交际规则和语用规则有很好的把握。为了避免和减少语用错误或文化休克,交际者应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进行文化迁移,注意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如果不善于在英汉表达中有效地进行文化迁移,就会将中国文化模式或思维模式应用到英语表达中。或者把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应用到汉语的表达中,会导致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最终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

文化休克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哪里有跨文化交流,哪里就有文化休克。这是一种客观的文化现象。虽然社会环境不能被个人改变,但是文化的调试是可能的。只有有意识地对己方文化和他方文化加以区分,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选择相应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发展。

(二)提高文化敏感性、包容性

信息网络的发展将世界连成一片。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局面。这一发展产生了双重反应:

第一,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文化信息、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的趋势迅速发展。

第二,文化上的碰撞和不适应浮上表层。

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在于利用不同的文化优势消除文化冲突。那些在跨文化交际中迅速适应当地文化,在文化冲突和文化休克时期顺利度过的人,通常是那些真正对当地文化感兴趣,愿意与当地人交往,学习当地语言和一些常见的交际语法,积极学习非语言知识的人,同时东道国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是宽容与开放的。人们对别人对自己文化的批评非常敏感。如果新来者不努力去理解文化差异和尊重当地习俗,他们就会受到冷遇,遭到拒绝。没有一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优越,在国际关系中居高临下或敌对的态度也会遭到同样的敌意。语言交流与互动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承认和接受多元化文化主义,充分理解和尊重人类的各种文明、民族、群体以及每个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这是全球化时代多元化共存环境中最基本的文化态度。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在某些情况下,它还可能加剧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文化休克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人能避免或阻止它。但与此同时,文化休克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了文化的融合。

(三)培养文化移情

减少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文化移情”,是指交际者不以自己的经验和文化标准作为解释、评价他人行为的标准,努力摆脱自身文化的束缚,把自己置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体验、表达情感。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文化、情感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沟通的技巧、艺术、能力。

为了走出文化休克阶段,中西方必须重视文化移情的培养。移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消除误会,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文化移情能力要求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考虑他人的思想、情感和经历,并给予他人足够的关注,移情的目的在于让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自由交流。

然而,移情并不等于完全接受或盲目服从。不能因为接受一种新的文化而放弃原有的文化。因此,有必要把握入乡随俗的度,即“求大同,存小异”。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文化,摆脱本土文化的束缚,克服认知类同感,从其他文化中反观原来的文化,同时对他文化持一种较为超然的立场,而不是盲目地掉进另一个文化巢穴。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应该从这一点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来适应其他文化,同时从文化的角度反观自己的文化,改善自己文化中狭隘落后的观念,真正做到与人为善,但不夜郎自大。

(四)主动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

文化风情是指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文化风情非常普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它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中国人一向重视入乡随俗,作为中国人,对中华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认同感,但对于西方人来讲,中国文化的许多元素并不容易接受。我们应对文化要素进行包装和整合,以“加减法”的思维进行文化营销,做到入乡随俗、有的放矢。

在中西历史政治宗教、民间传说等多种不同的人文环境下,我们需要把握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即尊重对方的价值观,理解对方的文化禁忌与偏好,如宗教敏感地区的文化习俗等,根据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传播策略避免文化冲突和矛盾。如今,中国社会越来越开放。在经历了与跨种族文化传播的冲突之后,人们学会了利用“求同存异”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去尊重甚至模仿跨种族文化。这就是跨文化交际学界所称的“求同存异”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西方文化在很多地方其实是相似的,这也证明了中西方文化的“趋同性”。然而,我们仍然无法忽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五)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www.xing528.com)

跨文化交际的潜在障碍来自人与群体的心理取向。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最终是心理的适应。当人们发现他们所依赖的文化是被支配或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人们会本能地从文化的角度保护自己文化的完整性和崇高地位。在焦虑和不确定性的控制与影响下,不同的文化产生一种复杂的心态:回避、否定、接近或融入等。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过程。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事先做好心理准备,保持宽容的心态。人们的容忍度越高,就越不可能有沟通障碍,也越有可能提高沟通质量。

在中西方交际中,对人们调整心态及生活方式有四点建议:

第一,在努力保持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努力做到入乡随俗;

第二,与家人、朋友、同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找情感支持;

第三,遇到困难时,及时进行汇报或求助,获得工具性支持;

第四,面对跨文化冲突时,不要逃避,要积极面对,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要及时解决问题。

二、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掌握灵活的交际方法

第一,要掌握交际的灵活性。掌握交际的灵活性意味着在交际上要灵活,并根据所面对的不同文化和情况调整交际方式和风格。学会并运用那些能让人自如应对的技巧,扮演好身份角色,也就是说,当自己和有礼貌的人打交道时,要表现得更正式;当与喜欢文雅交际方式的人打交道时,说话就需要委婉些、礼貌些。正如西班牙谚语所说,“放什么乐曲跳什么舞”。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从不同的文化中学习、储存大量的相关知识,然后确定在不同的文化中应该采取什么适当的行为。

第二,避免定式与偏见。我们的世界庞大嘈杂,万物转瞬即逝,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它的所有方面。当我们提出一些模糊的想法却不确定时,我们喜欢用之前的模型来划分它,以决定该如何解决它。这时,那些定式就出来了。其危险在于,定式通常都是刻板的、先入为主的偏见,尽管每种文化各有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由于这些定式并非完全基于事实,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事实有些扭曲,它们通常过于简单化、过于笼统,而且通常被夸大。因此,它们对事物的描述往往不精确。

偏见是指对其他群体的不公平、歧视的态度。如认为女人比男人更缺乏逻辑的观点就是偏见。具有文化偏见的人通常对其他文化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他种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构成了威胁,所以他们只想与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人们不喜欢不熟悉的事物,避免不熟悉的事物亲近熟悉的事物。总之,要使跨文化交际成功,我们必须避免定式和偏见。

(二)开展跨文化培训

1.提供信息方式

提供信息方式是一种更传统、更容易获取的方法。例如,对某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习俗等举办知识讲座、演讲、跨文化理论课等,通过观看电影、阅读背景资料、组织讨论等方式进行培训。

2.情感培训方式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文化模拟训练、压力训练和强化外语训练。培训方法经常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例如,描述一个反映某个国家文化冲突的事件,然后给出几个不同的解释,受训者选出合理的解释,并与正确的答案进行比较和讨论。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受训者对跨文化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方法更直接有效。通常训练者会指定受训者一定的角色,由他们扮演、体验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时,训练者人为地创造另一种文化环境,让受训者在这种环境中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加文化敏感性,训练者会让受训者对自己的文化有所了解,从而举一反三,了解文化的特点,进而了解其他文化。

3.实践互动方式

实践互动是跨文化培训最现实、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在培训过程中,受训者与聘请来的客人——另一种文化的代表或专家进行交往,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学习各种沟通技巧。在这个过程中,聘请来的文化顾问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指导受训者如何克服不熟悉的文化区域以及文化冲突所带来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在不同文化中遇到的问题。上述方法通常交叉使用,互相补充,而不是只使用一种方法并排除其他方法。例如,在初始阶段的训练,介绍一个特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习俗可以从讲座开始,其次是开展各种涉及培训内容的活动,或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或与该国人士交往,从而提高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休克应该是一种新的文化体验。我们必须不断地审视自己,认识他人,以包容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真正做到对异国文化的奇而不惊。这是解决文化休克现象的最好办法。

【注释】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