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语用失误:概述与优化

跨文化语用失误:概述与优化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托马斯一再强调语用失误和错误的区别,指出语用失误不能和错误相提并论,然而定义中托马斯使用了“差错”一词,认为语用失误是一种差错。

跨文化语用失误:概述与优化

一、语用失误的定义

语用学是为了研究特定语境下话语意义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由此可知,语用失误现象则是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不恰当地表达和不准确地理解。这种现象在日常语言生活中是常有发生的,语用失误现象与不同的语境因素尤其是文化语境、交际者的言语动机、言语方式等都有着密切关联。

托马斯提出“语用失误”并区分“语用失误”和“错误”时提及“不能说某个话语的语言力是错误的。我们只能说该话语未能成功地达到说话者的目的。而我的兴趣就是想告诉大家它为什么会不成功”,其将语用失误解释:“我们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托马斯一再强调语用失误和错误的区别,指出语用失误不能和错误相提并论,然而定义中托马斯使用了“差错”一词,认为语用失误是一种差错。差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错误”或“意外的变化”。

何自然将托马斯的“语用失误”引入我国语言学界时对其解释为“我们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圆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我们不用错误这个说法,因为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等方面的问题,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词不达意;这类语用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得不合时宜”。从中可以看出,说话方式不妥即言语方式不恰当,不符合表达习惯和不合时宜都和语境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语用失误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虽然使用了正确的语言结构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但由于语境因素的缺失或错位,以及交际主体的态度、动机、表达上的不合适而造成的并未达到圆满交际效果的现象。

二、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就是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使用和理解语言,并且最终获得完满交际效果的能力。语用能力在交际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有的学者将语言能力划分为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两个组成部分。前面一个重点阐述语法和语篇能力,后面一个重点阐述施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施行能力是指理解交际并运用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能够根据言语环境准确表达语言的能力。

1997年,何自然将语用能力定义为将语言运用到实际交际中的一种能力,主要包含语言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的能力。要想语言得到精准表达,当事者一定要清楚具体实际状况,充分考虑社会和历史文化相关因素,以实现语言的灵动和准确表达。要想真正掌握某种语言,单纯地了解发音、语法以及词句远远不足,因为还存在多种环境下和解决办法理论下的各种语言交际和表达的真正含义。比如,针对这两个含义的分析:定义和词的使用,其总体的目的并不只是表达这些词的含义。比如,一个说英语的人在给其他人拍照时常常会说“Say cheese!”其实说话之人并不是想要被拍照者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这句话,只是单纯地用英语发音“cheese”这个英文单词,也就是说,他只是想让被拍照者在按下相机快门时保持发音的嘴型,露出微笑的样子。

三、语用调适(www.xing528.com)

在应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策略上,有的学者提出容忍策略、顺应策略、移情策略等,其宗旨都是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语用是对言语的调适。无论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在实现交际意图为根本目标的同时要根据交际双方做出反应,即要做出语用调适。语用调适的主体是说话者、听话者双方,不只是说话者要进行语用调适,听话者也要做出语用调适。当然,语用调适还会涉及诸多因素,譬如接受者的身份地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心情等因素。

(一)语用调适模型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进行交际时,各自依据自己的文化码本来编码和解码,即说话者依据自己的文化码本、语用目标进行编码。听话者也是根据自己的文化码本、接受目的进行解码。在跨文化背景下,在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各自都拥有不同的文化码本,在编码、解码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摩擦和误解,从而使交际受阻或中断,对此,说话者、听话者都要进行语用调适。

(二)语用调适的原则

1.核查性原则

任何言语行为都受非言语行为的目标者核查,如广告语言,是给非目标行为者的。更进一步说,任何言语行为都要有自我核查意识、他者监督意识。自我核查意识是指即对所实施的言语行为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否与交际角色、情景、话题关联度、意图等参数匹配。任何言语行为的言语主体不仅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还有他者(第三方)。他者监督意识是指自我核查所实施的言语行为会对听话者、他者(言语行为的第三方)带来什么影响与后果。

2.互为性原则

即言语双方(听话者、说话者)都应根据交际对方的反应做出一定的语用调适。说话者依据语用目标(意图)、语用语境、听话者的文化码本进行编码;听话者在进行解码时也要根据接受目的、说话者的文化码本进行解码。只有在遵循这样的原则下,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才有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