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言的社会性与常规性: 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探析

语言的社会性与常规性: 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探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指令,即自然语言。人的肢体行为是语言使用的主要形式。因此,它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和常规性。另一种进路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维度,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语言,强调人类共同体对语言和意义的形塑或建构作用。正是语言共同体确立了语言和世界之间的指称或表述关系,给语言表达方式赋予意义和相互间的意义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文化是第一位的。

语言的社会性与常规性: 文化中的语言现象探析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就广义而言,是采用一套具有共同处理规则来进行表达的沟通指令,指令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传递。严格来说,语言是指人类沟通所使用的指令,即自然语言

人的肢体行为是语言使用的主要形式。口头的声音、手势和表情是人们身体行为的体现。口语是最重要的语言交际方式。符号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文字,是现代人类语言中最大的应用类别。在当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对这些重大问题有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处理方法。

一种方法着眼于语言的形式维度,把语言看作一个抽象的、形式化的符号系统,强调语言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主要借助集合论数理逻辑等技术工具,以形式语义学为例。它倾向于在不使用语言的情况下思考语言与世界之间的指称或表达关系。因此,它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和常规性。我们可以称之为“二元进路”。它从弗雷格开始,后来的代表人物包括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和克里普克等。

另一种进路集中关注语言的社会维度,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语言,强调人类共同体对语言和意义的形塑或建构作用。它断言,没有单纯的语言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后者取决于在其日常交往中使用该语言的人类共同体。正是语言共同体确立了语言和世界之间的指称或表述关系,给语言表达方式赋予意义和相互间的意义关系。为了合理地说明语言及其意义,我们不得不使用如下关键词:社会共同体、交流或交往、意向性、约定、规则、语境、公共语言、共享意义等。我们可以把这种进路称为“三元进路”,其代表人物包括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奥斯汀、格赖斯、塞尔、达米特、大卫·刘易斯和布兰顿等。

与三元进路的理论取向比较接近的是当代认知语言学。在很多认知语言学家看来,语言不是自主自足的系统,必须参照人的认知过程才能描述它;语言的词库、词法和句法构成一个连续体,语义先于句法,句法依赖于语义;意义先于真,理解先于真,故用真值条件语义学去研究自然语言的意义是不合适的。[1]

关于语言研究的上述两种进路的区分,得到克里普克一段话的间接印证:“我发现自己处于两种相互冲突的情感之中,被它们所撕扯:一种是‘乔姆斯基式’的,认为自然语言中深层的合规则性,通过形式的、经验的和直观的技术的适当组合,一定会被发现;另一种则是与之对立的(后期)‘维特根斯坦式’的,认为许多‘深层结构’‘逻辑形式’‘底层语义学’‘本体论承诺’之类的东西,也就是哲学家号称能够通过这些技术而发现的东西,不过是一种空中楼阁。我不知道如何去化解这种紧张关系,但在本文中我默认了第一种倾向。”

应该强调指出,二元进路已经发展出一些带有实质性的语言学成果,例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戴维森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蒙塔古语法、克里普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等,它们大都能刻画语言的生成性或组合性,即语言使用者基于有限的语言资源获得的对潜在无限多的长而陌生句子的理解能力。但是,三元进路却没有发展出有影响力的理论(维特根斯坦及其追随者甚至讨厌和反对任何牌号的“理论”),也没有获得多少有实质性的技术成果,或许应该把奥斯汀、塞尔等人的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除外。于是,在对语言和意义的两种不同研究进路中,在整个20世纪,二元进路始终占据了支配性地位,正如塞尔所断言的,“……在语言哲学和语言学中,对语言的标准说明倾向于低估并由此错误地解释社会和社会约定的作用”。

二、语言的特征

文化是语言的重要基础,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文化是第一位的。从原始社会的绳系文化到当今社会的社会文化,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为了传播和记录这些文化,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他们的礼仪和交流规则也会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这种差异,就必然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语言的产生也会使这种差异更加严重。对语言本质的理解有利于解读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因素,对完成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和互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一)符号性

语言具有符号性,其涵盖了内涵、形式及音义等体系,语言是物质的载体形式。语言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语音、词汇、语义及语法等系统。这些不同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但每个层次有其独立性。以上所有系统中,语义系统是最关键的,需要将语法、词汇及语音系统的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语义系统的展现条件。因此,一个完整的语言系统需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物质性是符号的基础,它是符号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符号通过物质性可以实现物化,如听觉符号只有在声波存在时才会存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含义,符号所表达的具体意义需要经过人类的约定来完成。(www.xing528.com)

(二)信息性

语言是人际交往、思维活动的一个载体,因此能够对信息进行传递,即具有信息性。语言的信息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是通过符号作为载体,对人们交际过程中的语音和消息信息进行传递、储存和改造的过程。在所有的能够表达信息的符号集合中,语言所具有的信息表达效果是最理想的,并且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多样性,基本能够完成大多数的信息传递,对人类的思维成果、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储备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可以直观地说,语言就是联系主观世界和客观环境的一个中介。

(三)文化性

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中,其研究的重点是语言的符号特征、物理性能以及生理特点等内容。而在现在的语言学理论中,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在研究语言时,首先便要研究社会的文化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的语言所具有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了语言的符号观以及社会价值等诸多方面。基于此,我们可以清楚了解,语言是具有文化性的。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精神与物质的结晶,文化所具有的这个特点,便使其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人类文化的发展主要是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的这些和社会、人类难分难解的关系与特点,正充分地展现了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属性。

语言不仅仅是人们思维活动、社会意识产生的产物,还是人们用以表达思维、揭示意识的一种具体方式。总体上,我们可以说,语言是等同于文化的存在,语言除了拥有其自身的特点外,还有着文化的基本特征。另外,语言还能够限制文化发展、表达文化信息和反映文化特征等。文化的差异性除了体现在精神领域方面,在语言的系统本身方面也有着充分的体现,各个民族所具有的文字、词汇、语音及语法等方面的内容都能找到其民族的文化、历史足迹

对于人类来说,其各自的思维和认识是很难进行直接的沟通交流的,但通过语言,人类可以采用发音、书写、手势等方式来传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与他人顺利地交流沟通。

三、语言的首要功能及其本质

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而不是表征,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至少具有两大功能:公共交流和思维表达,几乎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是,对于“哪一个是语言的首要功能”这个问题,人们的看法却有很大的分歧。比如,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思维的工具,而有的学者又坚持认为交流才是语言的首要功能。不同看法将导致很不同的理论后果,因为思维可以是并且主要是个人的事情,乔姆斯基因而强调语言是个人的一种天赋能力,有遗传学基础,具有普遍性、自主性等特征。交流却必须在社会中进行,其目的是合作,合作是社会共同体的行为,受集体意向性支配,或者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意义的公共性等特征。

四、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主观性

跨文化交际中,处处可体现语言的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蕴于语言使用者的话语表达中。语言主观性是人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是人的活动,是人在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或“自我”的体现,这种特征无处不在。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的编码和解码都离不开语言使用者的参与,任何言语都会或多或少地承载着语言使用者的态度、观点、想法、情感等主观因素。在对话语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语言主观意义无处不在,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选择也是语言主观意义形成的过程。人的知识、认知、交际目的、意图、态度、想法、情感、意识等主观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语言主观意义的编码与解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