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易》卦画起源,众说纷纭。有筮数说、结绳记事说、生殖崇拜说、土圭测影说、数理说、龟卜说等不同说法。可以说,“卦爻原始”的真相,是《周易》研究中尚未理清的谜团。唐代孔颖达引先儒之说云:“后代圣人以《易》占事之时,先用蓍以求数,得数以定爻,累爻而成卦,因卦以生辞,则蓍为爻卦之本,爻卦为蓍之末。”[2]在众多说法之中,卦画源于筮数,由来已久,是目前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说法。但其之所以难以证实,关键的一点是在出土文献中,至今尚未找到筮数演变为卦画的具体例证。
李学勤先生指出,战国竹简数字卦中的有些“数字”,实际上只是毛笔在狭窄的竹简上骈书两行时信笔所之而成;而包山与天星观楚简上的所谓“五”“六”“七”“八”“九”的数字,与楚简所见相应数字的写法皆有区别,说明战国楚简上的数字卦并非是用毛笔表现的数字,而是卦画。[3]我们以包山楚简为例,见下表。
④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中西书局,2013年,第102页。
《汉书·律历志》云:“伏羲画八卦,由数起。”卦画是由筮数演变而来的,但“卦画源于筮数”成立最大的困难,就是筮数演变为卦画的过程,一直未能从考古实物中得到明确的印证。清华简《筮法》不仅有筮数,而且出现了卦画,生动地展现了筮数演变为卦画的具体过程。
(清华简《筮法》人身八卦图)[6]
从《筮法》人身八卦图来看,卦画符号全部由六、七担任,证明六、七已经转进为阴阳爻符号了。清华简《筮法》说:“乾祟:纯五,灭宗。九乃山。……坤祟:八乃奴以死,乃西祭。四乃缢者。”[7]六、七转变为阴阳符号之后,八、五、九、四就成为预测吉凶的主要征兆。(www.xing528.com)
清华简《筮法》684爻,“六”“七”出现了631次,出现概率明显比“四”“五”“八”“九”高。清华简《筮法》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筮数应分为两组,出现频率高的为一组,频率低的为另一组。《筮法》出现频率高的六、七不仅是筮数,而更多地上升为代表全体筮数的阴阳爻符号。八、五、九、四因为出现的几率小,被赋予特别的意义,转而成为预测吉凶的主要风向标。这种由出现概率高低而引发的筮数功能分工,是过去我们从未想到过的。
商周筮数是一、五、六、七、八、九,天星观楚简是一、六、八、九,秦简《归藏》是一、六、八。楼宇烈先生说,从现在掌握的考古文物资料看,易卦爻象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简易”过程:一是由多个筮数简化成(集中于)几个筮数;一是由具体数值简化成(抽象为)筮数符号。[8]清华简《筮法》的时代是战国,其筮数有四、五、六、七、八、九,因此商周到战国筮数逐渐减少的趋势,从清华简《筮法》文本看并不成立。《筮法》卦画的形成过程先是六、七爻上升为阴阳符号,然后其他筮数按照阴阳属性,归并其中,和楼先生所说的“简易”过程并不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