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书籍由来已久,最早的当然可上溯至《礼记》中的《内则》,而《汉书·艺文志》却未载此书。笔者详考汉至宋代书目,让人颇为意外的是,无论与之前的唐代相比,还是与其后的明清相比,女教书籍在宋代似乎并没有那么多。
从汉代到唐代,女教书籍有两次编纂的高潮,第一次在魏晋南北朝。对女子的说教,起于西汉末,大兴于魏晋与南朝,似乎是随着士族的兴起而逐渐热起来的,而士人公认的所谓正人君子,又特别热衷于从事这类事业,或者说这类书更愿意借他们的大名,如诸葛孔明。《隋书·经籍志》将列女传类置于史部,刘向《列女传》这时才在书目中出现,但已变为十五卷,并号称曹大家注。新出女教书有十八种,训诫类书又见于子部儒家类。[3]
隋唐是女教书出现的第二次高潮。《旧唐书·经籍志》仍沿袭《隋书》的分类法,即将列女传类置入史部杂传中,训诫类列于子部儒家类最后。号称“列女十六家,凡一千九百七十卷”,但具体点下来,包括刘向旧书也只有十一种,未知这个数字何来。[4]《新唐书·艺文志》将《旧唐书·经籍志》两处所载的女教书全合并于史部杂传类,旧志所载该类书皆见于新志,而新志又出现多部新著,号称“凡女训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失姓名一家。王方庆以下不著录五家,八十三卷”[5]。与《隋书·经籍志》相较,编新旧《唐书》时,汉末南朝时出现的女教书佚失并不多,仅未见缪袭所撰赞,并将赵母注记为撰,又诸葛亮所撰书名不一,其他诸本皆俨然存世。
《女论语》《女孝经》等一直流传至后世的女教书都在唐代出现,作者不仅有魏徵之类的男性士人,还有两位皇后及闺中才女。唐太宗长孙皇后作《女则要录》十卷:“采古妇人之事,著《女则》十篇,又为论斥马后不能检抑外家。帝曰:‘此书可以垂后。’”[6]则此书的主旨应该是符合传统女德的。而武后之流最不守妇道者亦自称女教书籍作者却令人费解了。《旧唐书·则天本纪》有太后召文学之士周思茂等撰多种书籍的记载,[7]将这条史料与《艺文志》对照,仅未见二十卷《列女传》,他书皆一一可证。而武则天令人编《列女传》亦可证于其他史料:刘祎之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8]。当然,武后只是这些女教书的挂名作者,但她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此事?或许她主持编纂的《列女传》,主旨已大为不同?可是今天已无从考证了。
而到南宋时,这些女教类书籍已属罕见。《直斋书录解题》和《郡斋读书志》仅见刘向的《古列女传》,《崇文总目》也只著录刘向的《列女传》和《女孝经》二书的书名。王应麟所编《玉海》,在“汉列女传”条下首先回顾前朝女教书的概况,所列举的书目主要依据《新唐书》,又依据正史诸传补王接、庾仲容所撰书,而并未说明诸书的现况,且补充道:“荀爽《女诫》、程晓《女典》见《艺文类聚》,曹植《列女颂》,《文选》注引之。”[18]同作者《困学纪闻》载:“《艺文类聚》鉴诫类多格言法语。如曹植矫志诗曰:‘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荀爽《女诫》曰:‘七岁之男,王母不抱;七岁之女,王父不持。亲非父母,不与同车;亲非兄弟,不与同筵。非礼不动,非义不行。’程晓《女典》曰:‘丽色妖容,高才美辞,此乃兰形棘心、玉曜瓦质。’”[19]查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尚有其他佚文。[20]可见,许多女教书籍已不为《玉海》作者所见,只能凭前朝文献考证这些书籍。又如蔡邕《女诫》,未见于书目,却为数部宋代笔记所摘录。如程大昌《演繁露》、高似孙《纬略》。[21]其所引皆见于宋初类书《太平御览》。[22]可见,笔记作者应未见该书,他们只是从类书里摘抄一两句而已。
郑樵所著《通志·艺文略》,仅就这一类书而言,凡《隋书》《旧唐书》及《新唐书》著录过的有关书目全都一一在册,这未必说明郑樵全部看到了这些书,正因为它过于全面,反而说明《艺文略》是集抄上述三书相关部分的。但亦有上述三书皆未载者,如指出《娣姒训》一卷为冯少胄所撰,“《诫女书》一卷(李大夫撰)。……《古今女规新类》一卷。《彤管懿范》七十卷(王钦若编后妃事)。右列女三十五部,四百六十九卷十二章”[23]。
元末所编《宋史·艺文志》,原女教书籍大大减少,仅在史部杂传类看到刘向《古列女传》和班昭《女诫》两种;而且在子部儒家类下也未找到这类书;张时举所撰书收于子部杂家类;《女孝经》与《诫女书》竟置于小说类;而王钦若的《彤管懿范》收于集部。[24]由此亦可见《宋史》编纂的疏略。(www.xing528.com)
那么,宋代是否有新撰的女教书呢?据书目,吕祖谦撰有《阃范》一书,仅看书名似乎与女教有关。而《直斋书录解题》曰:该书有十卷,“集经史子传,发明人伦之道,见于父子兄弟之间者为一篇,时教授严州,张南轩守郡,实为之序”。又按同书,该篇实为《观史类编》中的一门,因先成故别行,其他五门为择善、儆戒、治体、议论与处事。[25]由该书的内容看,它主要是为士大夫写的,未必是女教书。
据《四库全书总目》,宋徐伯益撰有《训女蒙求》一卷,清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但谓“是书仿李瀚《蒙求》之体,类集妇女事迹,为四言韵语以括之,皆习见之词,无足采录”[26],故置于存目之中。
在宋诸书目之中,北宋王钦若所编《彤管懿范》为新纂书。王钦若纂这本书得到本传、行状及墓志铭的多方印证,宋书目和《长编》谓此书为七十卷,《玉海》谓七十七卷,而行状与墓志铭皆谓此书有二百卷。[27]严格说来,这部书和传统的女教书很不一样。《玉海》载: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闰六月庚辰,枢密使王钦若上奉诏编修后妃事迹七十七卷(《崇文》目类书类七十卷),赐名《彤管懿范》,大约如《册府元龟》,凡六部百四十门。诏钦若撰序(先是,元年诏:妇人事别为一书)。九月丙寅,钦若上所撰序(又见宗戚类)”。作者注曰:“《诗》注,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事无大小记以成法。”[28]可见,这部书原是利用《册府元龟》时剔出的有关后妃的资料编成的,由于模仿《册府元龟》,因此它仍然是一部类书。宋笔记又谓:“真宗诏诸儒编君臣事迹一千卷,曰《册府元龟》,不欲以后妃妇人等事厕其间,别纂《彤管懿范》七十卷,又命陈文僖公裒历代帝王文章为《宸章集》二十五卷,复集妇人文章为十五卷,亦世不传。”[29]可见,这部书到南宋已罕见,也许因为它部头太大,难以流传;也许因为它未加选择,贞妇与恶女事迹皆有,未必符合士大夫家教的要求。
南宋晚期又出现一部和上书类似的《坤鉴》,但它的出现颇为特殊。魏了翁曰:“始史弥远与中宫杨后欲图侂胄时,乃(赵)汝谠、汝谈及后家宾客王梦龙聚自古中宫谋去大臣事一秩,名《坤鉴》,纳之宫中,自是杨乃断意主诛侂之事。”[30]可见,这是一部阴谋之书,并非女教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