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稷下学宫:特点与历史影响

稷下学宫:特点与历史影响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稷下学宫汇集了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战国中后期的重要思想家,大部分曾活跃于稷下学宫。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互相争辩,共同研讨,著书立说。当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进驻稷下学宫的,先有孟子,后有荀子。稷下学宫形成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辩争鸣的学术风气。

稷下学宫:特点与历史影响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威王初年,齐宣王在位时达到鼎盛,官方在此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是战国中后期齐鲁文化乃至关东六国的学术文化中心,是各种学说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因其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后世将其命名为“稷下学宫”。它的出现,足以与西方世界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吕克昂学院相媲美。

稷下学宫汇集了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当时的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战国中后期的重要思想家,大部分曾活跃于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鼎盛时期,其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几乎所有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上千人,任其“不治而议论”,其中有七十六人被尊为“上大夫”,著名的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接子、季真、环渊、彭蒙、田巴、鲁仲连、荀子等。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学术见解,互相争辩,共同研讨,著书立说。一时间,稷下学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派云集,蔚为大观。

稷下学宫开辟了自由讲学和民主议政的先河,不仅促进了齐国的昌盛,而且为齐文化、鲁文化的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开辟了轴心时代学术思想快速交融和转化的平台。当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中进驻稷下学宫的,先有孟子,后有荀子。他们为齐文化与鲁文化的融合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孟子在齐国居住十几年,其学术思想受到齐学的熏陶,如关于“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就是受稷下先生尹文等学者“气论”的影响。在稷下学宫,荀子“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出任学宫主持人,在齐文化、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起到关键作用。他兼顾齐学,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儒学思想,同时又通过学术交流,把儒学思想在齐国士阶层中传播开来。在此背景下,通过稷下学宫这一研究和交流平台,齐文化和鲁文化进一步走向融合。

稷下学宫形成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辩争鸣的学术风气。这种学术风气的形成主要来自稷下学者身上鲜明的学术精神,即兼容并包、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等。这是学术界和思想界特有的现象。这种学术精神,促进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切、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的良性互动、学术开放与学术对话的激烈碰撞、学术人才与学术自由的良性发展、学术创新与学术实践的有机融合等;同时,这种学术精神又促进了环境优良、正气昂然、血脉涌动、风貌洒脱、动力强劲的学术风气的形成和发展。(www.xing528.com)

稷下学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郭沫若曾有高度评价,他说:“这稷下之学的设置,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在是有划时代的意义……发展到能够以学术思想为自由研究的对象,这是社会的进步,不用说也就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步。”“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1]梁启超也对这种百家争鸣的学术景象大加赞赏,他说:“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如火山乍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盛哉!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2]

稷下学宫异彩纷呈的学说,经过各个学派之间激烈碰撞而产生的思想火花,使得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极具创造性和想象力。这时的思想家,大都是从现实需要出发而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他们的治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其出发点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甚至他们游历列国,到处游说,也是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赏识和重用,所以稷下学术精神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统治者对待士人的态度、稷下学派领军人物的素质、各个学派力量的对比以及学术风气和学术传统的形成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