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会百家思想的优化方法

融会百家思想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杂家的“杂”并非简单的杂糅,而是融会贯通,这个“通”是建立在深刻把握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基础之上。而杂家通众家之意,集各派之长,为“王治”之用。战国末期的荀子,虽总体看似属儒家,但他与杂家也相去不远。郭沫若先生曾经评价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之学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

融会百家思想的优化方法

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据扬雄方言》“杂”可释为“集”,《国语》韦昭注释“杂”为“合”,《广雅》释“杂”为“聚”。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论六家要旨》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司马谈所论道家,其实应是颇具杂家气象的黄老学派,故有胡适道家与杂家同体之论。胡适在《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评论说:“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研究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楚这一件重要事实。”[14]兼采诸家——杂,兼容并包、“王治”主旨——统。杂家的“杂”并非简单的杂糅,而是融会贯通,这个“通”是建立在深刻把握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基础之上。先秦杂家产生于战国晚期,其影响主要在于它不拘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当时的各家各派多持门户之见,“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荀子·解蔽》)。而杂家通众家之意,集各派之长,为“王治”之用。一些学者正是受了这种影响,学习其他派别的长处,或在某一学派学说的基础上创立出新的学派。战国末期的荀子,虽总体看似属儒家,但他与杂家也相去不远。郭沫若先生曾经评价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之学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15](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