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东方的大都市,临淄在春战时期丝绸纺织业非常发达,达官贵人“衣必文绣”,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国语·齐语》记齐桓公对管仲说:“昔吾先君襄公……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文绣”是指刺绣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或服饰。《管子·五辅》亦云:“女以巧矣,而天下寒者,其悦在文绣。”而对于丝织品的其他花色品种《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下宫糅罗纨,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晏子春秋·外篇》也记载:“景公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
锦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多彩、绚丽华美的产品,人们往往用“锦上添花”来赞美那些好上加好的事物,可见锦的臻美是尽人皆知的。《礼纪·王制》“锦文珠玉成器,不粥于市”的记载,说明锦这种丝织品珍贵而量少,再加上等级观念,它还不能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但锦的出现,反映了丝绸纺织业又增添了一个诱人的新品种。
春秋时期齐国的丝绸织锦已成为齐国与诸侯交往的重要礼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晏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齐景公时晏子出使郑国,临别时,亲自赠予郑相子产数十匹白经赤纬的彩绸。“诸侯以缦帛鹿皮四介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管子·小匡》)当时诸侯进献齐国的是素绸和鹿皮,齐国回报的是花锦与虎豹皮。文锦是以彩色丝线织成的带花纹的高档丝织品,可见当时齐国把丝绸当成诸侯间交往的高级礼品。
战国时期,齐国的丝织业进一步发展,随着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官府对丝绸产业进行了专业管理。据《考工记》记载,齐国专门设立了“人”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画缋”负责在丝织品上进行画花、绣花等装饰加工。临淄丝绸具有专业化的生产管理机构,生产的丝织品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上乘,为当时各国所推崇。以致作为上层统治者进行国际间交往的高级礼品“天下之人冠带衣履,皆仰齐地”。(www.xing528.com)
西汉时期的临淄,延续了战国时期的繁荣,承袭了齐国发达的丝织业,是汉代重要的纺织中心之一,汉代“三服官”即设置在临淄。三服官管理的生产规模很大,“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产品异常精美,有文锦、刺绣、冰纨等高级丝绸品种,代表了当时国家的最高水平。汉《急就篇》:“齐国给献素缯帛”,形象地反映出汉代齐国丝织品图案的生动、华美。
两汉时期,全国最重要的丝织品产地有三处:(1)东织室和西织室,(2)三服官,(3)襄邑服官。东西织室设在长安,由“织室令丞”主管,是“主织作缯帛之处”(《汉书·惠帝纪》)。而三服官专为皇室制作绮绣、冰纨、方空縠、吹絮纶等丝织品。三服官每年花费数亿钱,而东西织室每年只花费五千万。汉皇室花费数亿钱在三服官织出的高级丝绸,大批地运输到京城长安。汉皇室除自己消费一部分,另一部分则从长安走上了丝绸之路。这可以从对外丝绸贸易和为融合匈奴而赠予丝绸得到证明。
汉武帝时,随着汉政府与西域关系的打通,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西汉政府主要以丝织品换取西域诸国的货物。据《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带去的“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可见,在同西域的贸易中需要大量的丝织品。而与匈奴的往来中,西汉赠予匈奴的丝织品也占相当大的数量。临淄作为汉代重要的丝绸产地,也应是丝绸之路输出丝绸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临淄的丝织品走上丝绸之路和作为赠予礼品,要由汉政府的主管部门“少府”统一调拨。它们先从临淄运到京师长安,然后从长安走上丝绸之路。西汉政府用来进行丝绸贸易和赠予的丝织品均出自少府,临淄三服官隶属少府,其产品也自然会成为丝绸贸易和赠予的主要对象。许多临淄生产的丝织品作为与西域贸易的商品,从长安途经甘肃武威、敦煌,新疆楼兰、喀什,走上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