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老学的因与清华简《子产》因循思想的性质

黄老学的因与清华简《子产》因循思想的性质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简第六册收录了一篇政论文献《子产》,因子产在儒家、法家中的地位甚高,该文献也受到学界的重视。清华简《子产》文本所表述的因循先王之法,蕴含着一种因循、借鉴思想,但还不是本文前述分析的黄老学的“因”——因天道、因人情的内容。清华简《子产》与《论语·为政》的“因”,都是因袭、沿袭前代之法的意思,黄老学中的“因”则是“因循客观情势”的意思。因此,《子产》中的“因”具有黄老学倾向,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黄老学的因与清华简《子产》因循思想的性质

清华简第六册收录了一篇政论文献《子产》,因子产在儒家、法家中的地位甚高,该文献也受到学界的重视。该文中论及子产因循三代的政令与刑罚作“郑命”“野命”“郑刑”“野刑”等法令。其中有言“因前遂故”,“善君必察昔前善王之法,聿求尽之贤,可以自分,重任以果将”。[18]有研究者据此认为,《子产》具有因循先王之法的思想,因循思想贯穿了《子产》始终,“因循”又是黄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故“《子产》是具有黄老学倾向的文本”[19]

清华简《子产》文本所表述的因循先王之法,蕴含着一种因循、借鉴思想,但还不是本文前述分析的黄老学的“因”——因天道、因人情的内容。清华简《子产》所说的“因”,只表示沿袭、借鉴之意,与《论语·为政》中的“因”相类:“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清华简《子产》与《论语·为政》的“因”,都是因袭、沿袭前代之法的意思,黄老学中的“因”则是“因循客观情势”的意思。因此,《子产》中的“因”具有黄老学倾向,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当然,这不妨碍我们论证《子产》在其他方面具有黄老学的倾向。[20]如《子产》文本中的“聿求尽之贤,可以自分,重任以果将”,也与黄老学的“君逸臣劳”有相似之处。

因循先王之法并非黄老学所固守的观念,相反,黄老学主张“察今”,“因时”而变。《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察今》并不赞赏一味因循先王之法,而是要“贵时”:“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论六家要旨》在论道家(黄老道家)时指出,“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有法无法,因时为业”。《黄帝四经·经法·四度》《黄帝四经·经法·论》《黄帝四经·十大经·观》等多篇都强调因天时,要“动静有时”。《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管子·白心》:“以靖为宗,以时为宝。”总之,贵时在黄老学的方法论里占有重要位置。(www.xing528.com)

王尔敏先生指出,近代以来,中国面临变革,不能再因循守旧,须学习西方,于是以左宗棠、蒋益沣等为首的改革派上溯《吕氏春秋》,主张“贵因论”,主张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因袭西学,以应时局。[21]王尔敏先生把该类思想叫作“广贵因论”,而不是直接认定其为“贵因论”,因为这类主张并非先秦黄老学中的“因”论思想。但实际上,左宗棠等人的“贵因论”恰好体现了先秦黄老学中“贵时”的观念,“应物变化”“因时为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