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阳城的规划与长安城截然不同,礼制对两座城市的影响成为争论焦点

洛阳城的规划与长安城截然不同,礼制对两座城市的影响成为争论焦点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阳城修建晚于长安城,但也是按照帝都的规格修建,却因为其宫城位置与长安城不一致而引发学界诸多讨论,讨论最多的莫过于“礼制”因素对隋唐两座都城的影响。[6][24]徐雪强:《唐长安夹城复道新开门考》,载《唐史论丛》第二十二辑,2016年,第251页。[10]韩建华:《论唐东都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第161——165页。[26]《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七年五月条,第6737页。[32]《全唐文》卷二五六,第2595页下。

洛阳城的规划与长安城截然不同,礼制对两座城市的影响成为争论焦点

古代各朝的都城,作为国家的首善之区,势必与整个国家意志相连。开皇二年,营建大兴城之时,隋朝还未统一全国,所建都城必须要体现隋的大一统意志,所以选定具有丰富传说的龙首原建都,运用《周易》等规划城市。洛阳城修建晚于长安城,但也是按照帝都的规格修建,却因为其宫城位置与长安城不一致而引发学界诸多讨论,讨论最多的莫过于“礼制”因素对隋唐两座都城的影响。但都城除了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还是现实中的人生活的地方,皇帝为了生活上的便利,往往改造居住的环境,如唐高宗太极宫卑湿而重新修建大明宫。夹城的修建也是如此,一方面夹城这种建筑形式首先在洛阳城出现,最开始只是连接两座宫的通道,保障帝王活动的安全和出行的方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后来这种建筑形式又在长安城出现,表明了夹城这种设置的实用性已经被帝王认可,夹城的隐蔽性不仅体现在帝王出行中,还拓展到其他方面,如玄宗时期建立“十王宅”监视诸子,夹城为这一措施的实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肃宗以后即位的皇帝多居于大明宫,大明宫成为长安的政治中心;与此同时,官人住宅多聚集在长安城东部,最终导致都城新的空间秩序的重组,夹城的设置顺应了唐长安城这种重组空间秩序的潮流,并成为新的空间秩序的一部分。

注释

[1]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1996年,第45页。

[2]肖爱玲:《隋唐长安城》,西安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3][5][9][23]赵雨乐:《唐玄宗政权与夹城复道》,《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49——54页。

[4]辛德勇:《大明宫西夹城与翰林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第119——125页。

[6][24]徐雪强:《唐长安夹城复道新开门考》,载《唐史论丛》第二十二辑,2016年,第251页。

[7][22]杭德州、雒忠如、田醒农:《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考古学报》1958年第3期,第79——90页。

[8][34]马得志:《唐大明宫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6期,第296——301页。

[10]韩建华:《论唐东都洛阳城宫城形制布局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4年增刊,第161——165页。

[11](清)徐松辑,高敏点校:《元河南志》,中华书局,1994年,第119页。

[12](唐)李林甫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221页。

[13]《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元年二月条、四月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6463、6465页。

[14]郭绍林:《唐高宗武则天长驻洛阳原因辨析》,《史学月刊》1985年第3期,第20——27页。

[15]《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仪凤三年正月条,第6388页。

[16](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3年,第760年。(www.xing528.com)

[17]《新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682页。

[18]王炬:《唐东都上阳宫问题再探讨》,《洛阳考古》2017年第3期,第53——61页。

[19]《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元年八月条,第6467页。

[20]《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元年七月条,第6465页。

[21]〔日〕平冈武夫:《长安与洛阳(地图)》,杨励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8页。

[25]《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394页。

[26]《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七年五月条,第6737页。

[27][28]《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上元元年六月条,第7093页。

[29](五代)王仁裕撰,丁如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0页。

[30]《旧唐书》卷一百七《玄宗诸子传》,第3271页。

[31][34](宋)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第147页,172页。

[32]《全唐文》卷二五六,第2595页下。

[33](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中华书局,1985年,第142页。

(秦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