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东半部,面积约398亩,占该坊一半。现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南端。
慈恩寺,又名大慈恩寺,今称大雁塔,它是唯识宗、俱舍宗的祖庭,是唐玄奘译经、讲经的主要场所。
《寺塔记》云:“慈恩寺,寺本净觉故伽蓝,因而营建焉。凡十余院,总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敕度三百僧。”[5]而《三辅会要》曰:“大慈恩寺,隋无漏寺之地。武德初,废。贞观二十二年,高宗在春宫,为文德皇后立为寺,故以慈恩为名。”[6]《唐两京城坊考》亦为此说[7],并宋人宋敏求《长安志》、王溥《唐会要》、张礼《游城南记》亦有“寺本隋无漏寺”之说。《续高僧传》有载:“又大慈恩寺,圣上切风树之哀,追造壮丽,腾实之美,勿过碑颂。”[8]通过上述资料可知,大慈恩寺乃高宗做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祈冥福所造,至于该寺前身是“故伽蓝”,还是“隋无漏寺”,说法不一,但慈恩寺建立于一处寺院旧址上,应无异议。或可理解为,此处的“故伽蓝”就是“隋无漏寺”,或为不同寺院的旧址也未可知,暂且存疑,有待继续考证。
玄奘取经归来,在慈恩寺奉诏译经,协助译经者达数百人。慈恩寺是唐代三大译场之首,也是当时京城较大的寺院之一。唐以前的译经多是西域梵僧为主译,唐玄奘通晓梵文,开创了中国僧人为主译的新局面。唐贞观十九年三月,由梁国公房玄龄发文征召全国上下所有寺院中擅梵文通佛法、持戒无损的高僧大德同集长安助玄奘译经,在严格的筛选之后,组成了阵容极为强大的译经团队。玄奘不仅译经,还和弟子们潜心研究佛经。玄奘和窥基在慈恩寺创立了唯识宗和俱舍宗两大学派,慈恩寺成为这两派的发祥地。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为保护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佛像,由皇室出资在慈恩寺西院兴造佛塔。据文献记载,玄奘所设计的佛塔为五层塔身,设计原型是印度窣堵波式塔。武周时期改建为中国典型的楼阁式塔,高度为十层。又经历若干年,因兵火动荡,塔上面三层毁坏,遂改建为七层佛塔,一直延续至今。塔门东西两侧对称而立两座石碑,东为太宗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西为高宗还是太子时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皆褚遂良书,为镇塔之宝。慈恩寺塔,亦名大雁塔。大雁塔之名,与佛经有关。初唐时,“雁塔”只是佛塔的一种泛称,而非某座塔的专称。唐代兴起的雁塔题名,直至晚唐题名活动已固定化。随着雁塔题名这一典故的出现,“雁塔”也逐渐成为慈恩寺塔的固定称呼[9]。
唐武宗会昌五年,诏天下废寺,长安每街各留寺两所,即左街慈恩寺、荐福寺;右街西明寺、庄严寺。故此敕建寺院慈恩寺在“会昌法难”大劫中并未罹难。寺院壁画留存颇多,“慈恩寺塔内面东西间,尹琳画。西面菩萨骑狮子,东面骑象”[10],等等。唐代末年,黄巢起义后,皇室衰微,军阀混战,长安城遭遇毁灭性破坏。黄巢旧将朱温于天祐元年(904)正月强迫唐昭帝迁都洛阳,“率师屯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奉表请车驾迁都洛阳。全忠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彻屋木,自渭浮河而下,连甍号哭,月余不息”[11],“长安自此遂丘墟矣”[12]。这场浩劫,使得昔日繁华的周秦汉唐都城和国际化大都市长安,顿时成为一片废墟。慈恩寺也难逃其劫,殿宇应亦不复存在,所幸孤塔得以存留。(www.xing528.com)
宋人张礼《游城南记》对其修复、毁坏有些许记载。后唐“长兴中(930-933),西京留守安重霸再修之,判官王仁裕为之记”。宋熙宁中(1068-1077),“富民康生遗火,经宵不灭,而游人自此衰矣”。随之“塔既经焚,涂圬皆剥,而砖始露焉”。续注曰“正大迁徙,寺宇废毁殆尽,惟一塔俨然”[13]。明代时,寺院命运出现转机,得以修复。这次重修工程始于天顺二年(1458),迄于成化二年(1466),历时九年。事毕,赐进士第陕西参知政事受正三品诰命特进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南阳张用瀚奉命为之撰《重修大慈恩禅寺记》碑,述其功德。此后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亦曾有过重修。从存留碑刻可知,清代时期,大慈恩寺亦有重修与“殿宇尽毁”之历史,只是“独存者惟一塔而已”。民国时期,朱子桥等人于1930——1937年间,先后筹集资金整修大慈恩寺等寺院,经过此次重修,慈恩寺呈现“金碧辉煌,栋梁灿灼,莲台、佛像焕然一新”之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1997年年底,寺院自筹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现在的慈恩寺,布局严密,错落有致,是古都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寺院为山门三间,坐北面南,中间门上方额题“大慈恩寺”。寺内地势中部高南北低,由北向南的中轴线上分布有玄奘院、大雁塔、藏经楼、大雄宝殿、山门等建筑群落。寺院西部是新建的僧人院、方丈院和管理院。东部是服务区域。山门至大殿院之间院落两旁为钟、鼓楼。藏经楼与大雄宝殿、东西偏殿、法堂等主要殿堂结为一处,合称大殿院。大殿院北正中为藏经楼,藏经楼东西两侧为三圣殿和经像流通处,大殿院东西为偏殿等。新建殿宇为五个单元,在钟鼓楼之北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为客堂,西配殿内陈列佛教书画等。在寺院西南部有管理院,其北邻为僧人院,再北有方丈院。玄奘三藏院位于大雁塔以北处等。
2000年11月21日,西安佛教界在慈恩寺举办了纪念玄奘法师1400周年活动,在大雁塔北广场兴建了纪念工程——玄奘三藏院。三藏院分三个院落,西院主殿光明堂,东院主殿般若堂,中院主殿大遍觉堂,玄奘三藏院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院名。
1973年夏,在慈恩寺内发现一块唐代线刻画像残石。画面为两尊菩萨像,修眉丰颐,慈祥端庄,垂发双披肩,后有头光,上身披帛,下着裙,颈饰璎珞项圈,臂、腕著钏,赤足,结跏趺坐于覆莲之上,身旁刻忍冬图案[14]。
现任住持增勤法师励精图治,为弘扬唯识宗等佛教道义和开展有关学说研究等积极努力。寺院香火隆盛,每日香客络绎不绝,游人如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