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预展大将壮举:聚兵税马

杨预展大将壮举:聚兵税马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可以基本判定杨预就是《纪德颂》中的“杨公”。一般亲王遥领纯属名义,并不视事,文书中的杨某应实际承担河西节度使的职责。自至德二载九月杜鸿渐离任至乾元三年彭王僅遥领期间,杨某可能一直暂掌河西节度使之事。乾元年间只有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杨预是在任的杨姓河西长官,因此P.4698中的杨某应为杨预[31]。

杨预展大将壮举:聚兵税马

《四镇节度副使右金吾大将军杨公(和)神道碑》[16](以下简作《杨和碑》)和《大唐都督杨公纪德颂》(以下简作《纪德颂》)是了解杨预的重要资料。其中,《杨和碑》是杨预请杨炎为其父杨和撰写的。根据碑文可以获知:杨和的“大父”(即祖父)“讳言”,祖“考讳楷,河州大夏县令”,杨和曾担任“武卫将军、四镇经略副使加云麾将军兼于阗军大使”“金吾大将军、四镇节度副使”,杨和的嗣子杨预在代宗继位的宝应元年(762)四月前[17]已经担任过“右武卫郎将”“左卫将军兼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并在任“伊西北庭都护”“御史中丞”。

由于《纪德颂》的碑石断裂剥蚀严重,碑主“杨公”的身份较难辨识。依据吴景山、张洪对该碑原石的最新校录,我们可以了解到:杨公的“曾祖讳言”,祖辈中有人在“河东大夏”任职,有人担任过“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杨公”本人曾任“郎将”“忠武将军、守左威卫将军、河西副持节”“伊西庭节度等使,摄御史中丞”[18]

比对两碑信息,不难发现诸多巧合之处。唐长儒曾指出杨预和“杨公”所历官职颇多相同:他们都在安史之乱时出使伊西庭和四镇,都在河西管内任都督和重要军职,都从河西迁任伊西庭节度使、御史中丞[19]

根据前文梳理,他们除官职相似外,祖辈信息也有诸多重合:杨预和“杨公”的先祖都曾在“河东大夏”任职,曾祖皆“讳言”,杨预父亲杨和曾任“云麾将军”“武卫将军”,“杨公”亦有先辈任过“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因此,可以基本判定杨预就是《纪德颂》中的“杨公”。

综合两碑信息,杨预“初以右武卫郎将见于行在”[20],即于至德元载(756)到灵武谒见初立的肃宗。“时以山东余孽尚轸皇情,分命我公宣慰四道”[21]。由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杨预奉肃宗之命“西聚铁关之兵,北税坚昆之马”[22]。经过杨预的努力,“二庭发貔武之师,四镇叙琅玕之贡”[23],他被“特拜左卫将军兼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24]

至德二载(757)五月,肃宗“以武部侍郎杜鸿渐为河西节度”[25]。同年九月后,两京平定,杜鸿渐“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南节度使”[26]。据“至德二载九月……以安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为前军,朔方、河西、陇右节度使郭子仪为中军”[27],可知郭子仪在杜鸿渐离任后兼领河西节度使。由于当时战事正紧,许多节度使、节度副使并不在节镇驻守,郭子仪四处征战,应并未到任。乾元二年(759),来瑱被授河西节度使,“徙河西。未行,王师败于相州,诏拜陕虢节度,兼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28]

乾元三年(760)闰四月,“制彭王僅充河西节度大使”[29],敦煌出土P.4698号文书《残公事文》中有彭王的署名:(www.xing528.com)

(前缺)

1.副大使(太)常卿兼侍御史知留后事李彦璋

2.使太常卿兼御史大夫杨

3.大使彭王在内

因彭王僅担任河西节度大使后,于“是岁薨”[30],可判断P.4698的时间为乾元三年。一般亲王遥领纯属名义,并不视事,文书中的杨某应实际承担河西节度使的职责。自至德二载九月杜鸿渐离任至乾元三年彭王僅遥领期间,杨某可能一直暂掌河西节度使之事。乾元年间只有瓜州都督、关西兵马使杨预是在任的杨姓河西长官,因此P.4698中的杨某应为杨预[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