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6(曾名图-22M),是苏联图波列夫设计集团研制的可变后掠翼超音速中远程战略轰炸机,西方绰号“逆火”。美国认为它是远程机,应予限制,苏联称仅属于中程机,为此双方争论不休,最后是苏联取胜,将其列入FB-111之类的中程轰炸机之列。
图-26轰炸机
为什么美国与苏联在图-26“逆火”超音速轰炸机上争论不休呢?这是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苏联和美国两个最大的超级大国,竞相发展军事装备、以争夺军事霸主的地位的思想在作怪。
军备竞赛固然促进了各自军事实力的提高(尤其是战略武器),但是互为对手的无节制发展,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使军费开支节节上升,甚至达到难以支付的程度。为此,两国人民怨声载道,世界上的裁军舆论也日益高涨。于是就出现了从1969年开始的马拉松式的美苏两国“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发生在1975年的第二阶段会谈中,双方争吵不休的焦点之一就是“逆火”轰炸机是否应在战略武器的限制范围之内。苏联坚持说,“逆火”是图-22的改型,是一种中程轰炸机不应该受限制,反而指出美国的巡航导弹应属于被限制之列。美国坚持认为,“逆火”不是图-22改型的中程轰炸机,是具有洲际能力的核武器运载工具,应该受到限制。
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于同年9月达成协议,苏联的“逆火”轰炸机和美国的巡航导弹都未列入限制之内。时至今日,“逆火”开始在公共场合露面,人们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看“逆火”是不是图-22的一种改型,就更清楚了。
从图-22和“逆火”的三面图不难看出,除机头部分有些相像外,其余似乎再很难找到共同之处。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图-22的两个发动机短舱横担在垂尾根部两侧的机尾之上,十分醒目;而“逆火”的发动机埋装在机体之内,与机身融为一体,进气道一直延伸到翼根前缘的机身两侧,显然是参考了图-28飞机的设计,只是将蜂腰机身改成了矩形截面的直筒机身(机头为圆形)。二是图-22采用固定的后掠翼;“逆火”则为变后掠翼,后掠角变化范围20°~55°,很可能是应用了同期研制的苏-20和米格-23飞机的技术。此外,垂尾形状等也有很大差别。(www.xing528.com)
从飞行性能上看,图-22与“逆火”也是有根本区别的。前面已经提到,图-22装两台Ⅱ-15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0千牛;而“逆火”装两台库兹涅佐夫HK-144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超音速运输机图-144也装这种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196千牛。虽然它们的最大飞行速度差不多,实用升限还不如图-22,但是“逆火”的最大起飞重量120吨多,超过图-22飞机3~4吨;载弹量也比图-22和图-16都大得多;新型“逆火”的最大航程起码比图-22大1000~2000公里;由于“逆火”采用了可兼顾高低速性能的变后掠翼,最大后掠角大,其低空突防能力要比图-22强。“逆火”的海平面最大速度可达到1100公里/小时,接近音速。载弹量、航程和突防能力是远程轰炸机的重要技术性能,而这些性能“逆火”都比图-22高出一筹。
由此可见,无论从外形到性能“逆火”都是不同于图-22的,应该属于独立的新型轰炸机。说它是图-22的一种改型,按惯例讲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长期以来,对于“逆火”的真实编号有争论。国内外报刊介绍也比较混乱,有称图-26的,也有叫图-22M或图-22改型的。笔者认为叫图-26是合乎情理的,因为后者表达的仍然是图-22改型的概念。退一步,不说它们有这么多差别,即使是外形和性能差不太多,仅在用途上有所变化的派生飞机也可以赋予新的编号,这在苏联是有先例的,如在米格-23战斗机的基础上派生的战斗轰炸机,后来就改名为米格-27。现在看来,苏联当年坚持说“逆火”是图-22的一种改型,目的是为了逃避当时战略武器谈判的限制,使该机得以继续发展。
图-26轰炸机是苏联研制的双发动机变后掠翼超音速远程轰炸机。主要用于远程核攻击。具有速度快、爬升高、载弹量大、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图-26还可作为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