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法教学中的中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国际法教学中的中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前者而言,我国国内立法、司法、执法实践中的国际法缺位或者滞后现象阻碍了我国提供国际话语权表达素材[11],我国教学中中国问题的缺失也导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中国问题机会的缺失。当下的问题在于我国不仅要遵守国际法[12],维护多边主义[13],还要积极构建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当下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将国际法的中国实践引进到大学课堂,而是如何做到更好、更科学地将实践问题引入课堂?

国际法教学中的中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我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主张“引领了中国在国际法领域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10]”。我国积极维护多边体制,坚持国际法基本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履行减贫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内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国际社会的法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中涉及我国如何认识、理解和运用现有的国际法规则;我国如何实践和发展现有的国际法规则,我国为多边体制注入了许多新理念。这些新内容,新方法,使国际法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中为当前国际法教学提供新素材。问题在于,我国是否主动总结了这些新的实践,是否已经参与了影响国际话语权的表达,是否已经构建出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国际话语权的表达。就前者而言,我国国内立法、司法、执法实践中的国际法缺位或者滞后现象阻碍了我国提供国际话语权表达素材[11],我国教学中中国问题的缺失也导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中国问题机会的缺失。

我国多数的教科书中似乎也把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给遗忘了,很多章节很少涉及或者回避了中国的国际法实践,但是中国的国际国内实践从没有离开过国际法。当下的问题在于我国不仅要遵守国际法[12],维护多边主义[13],还要积极构建中国理论,解决中国问题。如果国际法课程不能为中国问题提供思路和想法,不能提供中国实践素材,那又如何推动我国在实践中遵守国际法?中国理论又如何构建?如果学生都不懂得中国实践,又如何理解学习国际法的现实意义?当下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将国际法的中国实践引进到大学课堂,而是如何做到更好、更科学地将实践问题引入课堂?这些都需要开展具体的研究和准备,要形成体系,做到既有理论指导,还能提供实践的解决方案,以期能为未来解决实践问题提供思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