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科生通过经典著作研读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除了需要授课者自身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先进的培养理念,还需要多样化且与实际相契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不必然导致教育质量的提升。方法定位不清、运用失当、准备不足、课堂管理不善等均容易成为当前困扰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鉴于此,以下将对讲授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依次进行分析。
1.讲授式教学法的问题
讲授式教学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即便是在经典著作研读类课程中也不例外。诚然,侧重知识“传授——吸收”的讲授式教学在基础知识学习等方面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随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要求的提高,就以提升本科生学术能力为目标的经典著作研读课程来说,讲授式教学法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讲授式教学法主要定位于知识传授,而经典著作研读课程的教学尤其是法学教育中的此类教学,通常不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由于在此前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基本知识的传授已经完成,所以在经典著作研读课程的课堂上,导师在进行与其他课程主题相同或相似的课堂教学时,讲授式教学不免会陷入重复讲授、照本宣科的怪圈,未能体现此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即便是在讲授不同课程,若定位过于单一,讲授式教学也容易陷入低水平的知识传授,难以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尽管讲授式教学法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导师课堂教学熟稔的方法,但是,在定位不清的情况下,该教学法同样可能出现运用失当的情形。尤其是在参与课堂学习人数不多的情况下,显然不适合一味简单地适用讲授式教学法,而需要考虑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运用。
再次,讲授式教学法使得授课者往往忽视调动教育对象的课堂积极性,即使授课者已经做了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但若并未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不单有“教”,还有“学”,则实际上表明授课者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完整考虑到参与此类课程学习的学生的特征和需求,更没能充分准备好如何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疑问。(www.xing528.com)
最后,讲授式教学法往往缺乏很强的课堂管理意识,仅局限于作为讲授者的教师的单方面准备,即便布置了阅读材料,但常常未把阅读材料置于课堂管理的中心位置,因而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授课者和学生们围绕阅读材料形成有效的彼此互动。于是,讲授式教学法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就沦为“课堂上的教学”,而缺乏真正的课前准备和课后成果的总结,难以形成系统的课堂管理体系。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且此类互动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恰是借助互动和交流完成的。因此,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上,授课者不是单向的传播者,而是共同学习的一员,师生双方处于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氛围之中,这与讲授式教学法是截然不同的。[8]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教学法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而是需要与具体课程、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置于一体,才能找到最为适合的教学法。就当前的经典著作研读类课程而论,讨论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授课者自身的准备不足,这将导致使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讨论式教学法更像是一个小型的主题讨论会,参与的学生通常并不在同一水平,而且兴趣和文献材料的阅读情况也不尽相同,这便要求授课者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各自的情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同时还要对讨论的主题具有充分和最新的了解,以便对课堂讨论予以引导。对此,笔者主要是通过提前指定阅读文本和布置与该文本相对应的书面作业来完成的,借助这一方式,可以确保学生们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就课堂所可能讨论的问题已具备初步认识和了解。而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即便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授课者这方面的准备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另一方面,由于课堂管理不善,讨论式教学法于授课者而言,难免有不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嫌。缺乏系统的课堂管理,会使得讨论式教学徒具形式,使得整个课堂讨论更像是学生们漫无主题的低水平讨论,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形成一定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