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人的生命到自我的生命,是一种回归。从自我的孤独再到一个民族的“家国情怀”,这条路很漫长,绝不是一个升旗仪式所能承载的。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是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宗旨是阐述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中国文明的价值,明晰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在辜鸿铭看来,不屑于精确的中国人,其“赤子之心”与“成年人的智慧”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永葆青春的秘密”。他引用“最具中国味道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长诗《丁登寺》,展现出中国人心灵与理智完美结合而产生的那种“安详恬静、如沐天恩的心境”。正是这种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赋予了中国人那种“难以言状的温良”。
取得成效: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说话训练,教师都要认真指导,不能让学生的言语漫无边际,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授人以渔。具体如下:
1.明确说话要求。每次演讲都是有明确主题的,学生必须围绕主题展开,换句话说就是观点明确,这也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听说读写是不分家的。
2.帮助学生理清说话顺序。即帮助学生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以选用什么样的结构,这是写作的章法问题。
3.指导学生制作PPT。如模板、配图要和主题搭调,既雅致又不喧宾夺主;视觉效果要一目了然。(www.xing528.com)
4.锻炼学生胆魄。高中生也不是每个都会说、敢说,有的学生就很胆小、声音小,鼓励学生大声、清晰、流畅地表达,进而达到演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学会分享。读书要与人分享心得,而这是获得思想的不二法门。如一个班的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探讨一本书,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6.学会鉴赏和思考。观摩讨论若干典型的演讲,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示。感受在演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与艺术。分析演讲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应对策略、语言技巧、神态风度等,观察听众的反应,了解演讲者表达的效果。通过反复实践,丰富临场经验,提高语言艺术水平和随机应变能力。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在学生的生命里洒下希望的种子,然后静待春风。这才是“成功体验”的生命教育内核。
动则生,静则乐。水流最湍急的地方才能激起浪花,水流最静的地方也是它最深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