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教师对专业提升的渴求,数学组的教师们紧抓“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的契机,将传统的“班级数学对抗赛”整合入实验室课程,并逐步发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也给教师洞悉学生的学习增长点提供平台,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在日积月累的课程中,教师不断学习“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设备,加深对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与理解。
1.在“班级数学对抗赛”课程建设中形成洞悉学生学习增长点的能力
教师们发现在“班级数学对抗赛”中,平时排斥数学的学生的“小宇宙”爆发了,平时数学表达不规范的学生对自己的书写、解答以及别人的数学表达都“斤斤计较”起来。教师们感到,不能一味以为某些学生就是不愿意学,甚至学不会。赛场上的学生们不是为自己而“战”,而是肩负了班级的荣誉感而“战”,将学习融入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学习积极性一触即发。一些平时不太喜爱数学的学生也希望能抓住机会为班级出力,尤其是看到场上的抽签选手没有答出一个非常容易的问题后,捶胸顿足,焦急而紧张地认真听着下一个问题,期待自己能为班级补答成功。
由于有些问题的设置就是为了复习,所以这项竞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间的拼杀,题目也都很“亲民”,少了“高处不胜寒”,多了全员为荣誉而战的激情。所以,所有的学生在比赛中都一扫平时课堂上的萎靡不振,收获了知识、自信、乐趣、紧张感和刺激。教师们深感,只要找到合适的平台,学生潜能便能被挖掘出来,即便是平时已经自我放弃的学生,也可能并应该找到他学习的增长点。
2.在“班级数学对抗赛”课程建设中深化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www.xing528.com)
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数学组在与润羽科技的技术员反复商讨中,比较了多种不同的教学交互设备,思考用什么样的交互设备才能达到最佳的比赛效果。最后确定用蓝牙笔作为场上选手的答题工具,增添了比赛的交互性、提高了比赛结果的精准度,更为选手答题内容的点评、呈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与技术专业人员的沟通中,教师们不仅学习了大量教学互动软件的使用,也从学科与教学一线的视角给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多建议。目前一些年轻的教师已经积极投入对设备的使用、改装、混搭。高一年级推出了初高中衔接课程的微视频,各年级推出了针对寒暑假作业师生双向问题分析的微视频,教师们还经常互相沟通,交流自己近期使用或听说的较好的教学设备、软件等。
3.在“班级数学对抗赛”课程建设中完善对学生评价的能力
作为一门形式新颖而特殊的课程,教师对比赛中学生的表现做质与量的双重评价,如场上、场下表现,回答与补答的次数与质量。作为“观察员”的教师回看录像,组内讨论,制订评价细则,由此形成实验室课程的评价标准。经过竞赛中评价方式的转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对学困生的评价也更为弹性化,不以分数而论,而是加入了“加星”评价。在平时的课程中,只要有亮点,就“加星”,计入学期总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