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沟通与实践

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沟通与实践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通过沟通、争取,在学校的支持下,形成了以知识巩固为目标,以激活数学课堂学习为目的,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实验室系列课程,并作为固定的模式保持下来。

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沟通与实践

1.课程的萌芽

第一届参与的2009届学生在学农的某天晚自习中,全员参与了数学教师精心准备的一次“班级数学对抗赛”。活动目的在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复习数列部分的知识点,迎接期中考试。

比赛的题目分为比较基础的仅涉及概念的“口答题”、作为常规考点的“笔答题”和较难的“风险题”。全场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每班抽签产生的选手在场上答题,下半场为每班推荐选手在场上答题;场下选手有机会补答,班级总分高者胜出。当时的设备为五台电脑和一个同步大投影仪。过程中所有学生聚精会神,教师们惊讶地发现平时数学课上睡觉的旁听生也积极参与补答,气氛异常热闹。

2.课程的发展

经2009届与2010届高二师生在学农中“班级数学对抗赛”的实践,这项比赛成了高二年级的学农必选活动套餐。之后,数学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个活动是对学生和教学有利的,应该推广。所以通过沟通、争取,在学校的支持下,形成了以知识巩固为目标,以激活数学课堂学习为目的,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实验室系列课程,并作为固定的模式保持下来。(www.xing528.com)

教师们根据每次总结的问题,更新了赛制。规范的赛制使比赛更公平、有序。新的赛制中比赛共分上下两场。上半场随机抽样产生每班三名选手,分别参加口答、限时笔答、判断正误三轮比赛,其中笔答可以由答题学生所在班同学补答。下半场每班三名选手由推荐产生,分别参加笔答、抢答和风险题,除风险题都可补答,必要时两班参加加试赛。由于上半场的选手随机产生,所以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学生间能力差异可能非常大,但正因为这样,也增加了比赛的悬念和刺激感,同时给下半场班级的“佼佼者”施加了压力。当然补答环节也可以为班级加分,所以场上场下都异常紧张。

现如今,赛场上还出现了类似综艺节目中的“导师点评”环节,“观察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合作、知识点的遗漏等问题及时做出点评,效果非常好。教师们也不断学习如何及时、机智地评价学生的解答,并给出精炼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辨别学生抢答的先后顺序,2017届高二年级最近一次的竞赛由实验室支持,增添了双显示屏显示题目,对于学生现场笔答情况引进了“拓思德微课笔”,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反馈于大屏幕。有了技术和新理念的支持,比赛在时效性、互动性、公正性和反思性这几方面又完善许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