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魅力

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魅力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学情,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修改,形成了中原中学《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共分为五大课程模块。

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特魅力

中原中学为实现学校“构建和谐校园,营造幸福氛围”的愿景,在学校德育的各项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学校特色,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依托社会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全面、健康、和谐的三位一体教育平台,形成教育合力,并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项活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1.中原中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目标

(1)落实“两纲”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了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生命教育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而科学地开展各项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强自信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提升高中生生命质量

高中生生命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就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主观幸福感的程度受个体内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无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高中生都正在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无序到有序、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阶段。学生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刚刚形成,还不能完全积极地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压力,情绪情感波动较大。因此,我们从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关系、人格特征及生活事件等方面构建我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提高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从而达到提升他们生命质量的目标。

(3)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

高中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学生身体的结构已经基本达到成人水平,认知能力比初中生更为成熟,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自我调控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高中学生对自己的内心活动更主动、更关注,自尊心更为敏感,这一时期是其生活压力最大的时期,同时又面临人际交往、升学以及自我成长等多重压力。上海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家庭的物质生活十分优越,因此,部分高中生面对压力得过且过,满足现状,贪图享受,怕苦怕累,缺少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学校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责任,树立正确的信仰,为成为合格公民以及向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做好准备。

通过对全校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和孩子沟通有障碍的家长比例达到42%,有8%的家长和孩子待在一起感到紧张和无奈。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70%的学生不愿与父母沟通,22.7%的学生感觉自己不如别人,38.4%的学生感觉到高中以后和人交往存在问题,有20%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针对学校的实情,进行生命教育,对学生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学情,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修改,形成了中原中学《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共分为五大课程模块。

(1)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主题教育课程

①高一年级上学期以军训为契机,教育主线是“同伴之爱——学会合作”,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同伴,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高一下学期以春节为契机,教育主线是“亲情之爱——学会感恩”,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家人,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在建立良好的生生、亲情关系的同时,我们也创设环境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②高二年级上学期以教师节为契机,教育主线是“师生之爱——学会珍惜”,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二下学期以“走近百年名校,寻访文化根源”为契机,其教育主线是“社会之爱——学会关怀”,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社会,培育自己积极的赤子情怀。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赤子情怀的同时,还帮助学生积极管理自己的时间,积极承担责任。

③高三年级上学期以“十八岁成人仪式”为契机,教育主线是“我们的爱——学会融入”,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世界,培育自己积极的责任感。高三年级下学期以“填报志愿”为契机,教育主线是“我的理想——职业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自己,培养自己积极的职业意识。

(2)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心育方式进行的专题教育课程

①以积极的视角欣赏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积极的赤子情怀。如高一年级的东方绿舟国防教育,高二年级学农时的新农村调查。

②以积极的视角欣赏生命,培育学生的仁爱之心

第一,在班会课上,引导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欣赏生命,培育学生的仁爱之心。如“感动中国”观后感交流会、身边的法律辩论会等。(www.xing528.com)

第二,每学期学校组织消防和逃生演习等,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基本技能。如全校消防逃生演习、野外生存技能训练,高一年级学生开展的拒抽第一支烟以及参观上海市禁毒教育科普展览馆活动;高二年级学生举办的学会防范侵害活动;高三年级学生举办的警惕网络陷阱活动。

③每年举办爱心义卖义拍等活动,培养学生以仁爱之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④“沪滇两地情,你我心连心”的捐助活动,培养学生以仁爱之心关注缺爱儿童。如与云南西蒙同龄人手拉手活动。

(3)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学生自主服务课程

学生的个性和尊严受到尊重时,他们就会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就会有比较强的主观幸福感,生命质量就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服务就是显性或隐性地彰显了对学生的个性和尊严的尊重,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做事,培养基本的生存技能,从而能够应付各种情况,并在愉悦的心境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①学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三级网络,即校学生会—班委—学生;校团委—团支部—团员。学生在管理中,不仅要掌握动手能力,而且要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等综合的能力。

②班级干部编制中增添“班级心理委员”一职。比如,临近考试时,班级心理委员可组织学生了解心理辅导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掌握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班级心理委员还可以策划、组织主题班会等,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4)关注学生家庭教育,依托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生命教育的社会服务课程

提升高中学生的生命质量,单靠学校的孤军作战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

①学校构建三级“德心融合式”的家长管理网络:校家长委员会—班家长委员会—每个家长。具体为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校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定期召开班级家长委员会会议,以及家长学校德育培训课程的开发。

高一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高一年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其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是否充实。因此,要针对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开展高一的培训课程。

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学生既没有高一年级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心理动荡和茫然的时期。因此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培训课程是目标与成功。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出现分化,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因此,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培训课程是接纳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

高三年级的学生,面对沉重的学习与升学压力,压抑失望、烦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因素日益汇集,同时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因此,高三的培训课程是缓解心理压力

此外,搭建亲子互动平台,提升亲情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开展“亲情之爱”系列活动,如一周“护蛋”行动,让学生体验母亲十月怀胎和多年养育的辛苦和不易;采访家中一位长辈的活动,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还有父母共同参与的着重讨论沟通技巧的主题教育课——“爱,需要表达”。

②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构建以社区、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社会服务体系。具体有: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学军学农、东方绿舟”的国防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以及“夏送阴凉”“冬送温暖”的慰问活动。

(5)以学科教学为阵地的学科德育课程

学科教学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而且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之一。教师可以找到学科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古今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典型人物与事件,处处可见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可以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学生从中能联系现实生活,认识自我及他人,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再如,历史学科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性、精神性、爱国情怀、责任意识等生命意识的素材,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找好切入点和融入点,融入“生命意识”的元素,就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生命教育(如在学习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体会邓世昌的民族精神、伟大的爱国情怀,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倾向,树立良好的价值取向)。又如,在化学课程中,将环保的理念时刻渗透在教学之中,让学生体会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