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学校每个学科均编制了“上海市中原中学学科实施细则”,细则中就学科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学科目标、校本化学科课程结构与内容(高中阶段)、校本化学科课程实施要求、校本化学科课程评价进行了相关解读和梳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上海市中原中学校本练习册”和“上海市中原中学校本练习卷”,并且每个学期使用后,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新高考背景下各学科新的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改编和修订,保证校本练习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学校基于学科开展创新实验室建设,基于创新实验室建设,改进学科课程体系,改进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推进学科团队的专业化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现在我校已拥有6个市级创新实验室,3个区级创新实验室,文理兼顾,种类丰富,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更通过“创智课堂”的展示活动在区里形成辐射效应。相关学科组的教师全员参与创新实验室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延伸至基础性课程,有意识地创新或使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3)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生涯规划课程将学生的高中三年进行了整体规划:高一年级“学会规划,赢在起点”,高二年级“学会探究,重在体验”,高三年级“学会选择,成就自己”。高一年级,请生涯规划指导师进行赢在起点的专题讲座,对现在社会职业分布概要、职业规划、合理的定位和职业的分类进行介绍。高二年级,开设每周一次的职业规划课程,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授课,在高二年级寒假根据学员数量及行业选择,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生涯实践,由讲课导师给予相关的课题及背景,鼓励学生自主打造完整的职业生涯以及创新思维。高三年级,根据既定的职业选择结合志愿填报进行相关辅导和咨询。
(4)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生命教育体验、心理引导课程建设。心理引导课程根据三个年级学生不同心理需求,确定教育主线,高一上学期“同伴之爱——学会合作”,目的是以积极的视角欣赏同伴,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高一下学期“亲情之爱——学会感恩”,目的是以积极的视角欣赏家人,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高二上学期“师生之爱——学会珍惜”,目的是以积极的视角欣赏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二下学期“社会之爱——学会关怀”,目的是以积极的视角欣赏社会,培育积极的赤子情怀。高三上学期“我们的爱——学会融入”,目的是以积极的视角欣赏世界,培育积极的责任感。高三下学期“我的理想——职业教育”,目的是以积极的视角欣赏自己,培育积极的职业意识。生命教育实践体验课程还包括:爱心义卖、艺术节、社团活动、体育竞技、社区服务、军训、社会调查等,这些有益的实践体验课程,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参加,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
(5)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亲情之爱伴我行”系列课程活动:高一年级开展“我为父母削苹果”活动,旨在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默契和了解。高二年级开展“采访家中一位长辈”活动,通过对一位长辈的采访,在增进孩子与长辈之间沟通交流的同时,让其学会责任与担当。高三年级开展“我家的特色菜谱”活动,通过了解家庭的餐桌文化,学会感恩。
2.指向“成功体验”的课堂学习环境建设
(1)探索适合校情的走班模式。2017届采取“+3”学科年级大走班形式,2018届、2019届采取组合编班的小走班形式,辅之以定教室、定座位的课堂管理,使学习更为有序、有效。
(2)着眼学生的个性多样发展,通过建构多层多向、多类别、模块化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提供可能。
(3)开发网络平台,积极推进个性化学程的落实。学校结合“一卡通”建设,开发个性化学程和课时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学生选课的网络化、课表的个性化、成长档案的电子化、家校师生的实时互动等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建设,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平台上,保障基于学程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施。
(4)针对不同学力,实施学生的分层分类学习。各教研组针对不同学力,实施了分层学习、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小组合作等,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尝试立足个体差异,改变作业形式、内容,实行分层作业模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有效的作业,达到良好的课后巩固的效果,同时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并调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激发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现自己的发展潜能。
(5)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放学习时空、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开展课堂学习评价多元性的研究。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分别尝试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学习过程。(www.xing528.com)
(6)实施多元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调整成绩构成比例;关注过程评价,追踪学生发展变化;关注弹性化评价,给予学生最大发挥空间。
(7)开展研讨交流。每个学年德育处和教导处都会就普通高中生的成功体验进行研讨,通过案例交流,寻求教育的最佳方案。
3.指向“成功体验”的社会人际关系环境建设
(1)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师生互动环境的建设。通过外请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积极心理学”“行为主义”等理论的培训、年级组集体备课、全校班主任听课评课,打造了体现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主题教育课——《假如我是老师》《走近老师》《我爱吾师》等。通过辩论赛开展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实践研究,每学期从师生中收集1至2个问题,进行全校性的大辩论,如高中生带手机、早恋等问题。
(2)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生生互动环境的建设。一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全面实施。如数学组的小组互助学习探究实践,英语组让学生自信地说话,历史组学生共同完成导学案等。二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系列项目的实施。我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生生互动项目:学农活动中写给同伴的信活动、学农活动中我的成长故事会活动、学农活动中的社会调查活动,以及寒假参观爱国主义基地、暑假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三是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案例研究。通过《在合作和交流中学会成长》《命运之牌》《责任在心中》等主题教育课的开展和课后研讨,探究更为丰富的成功体验同伴互助方式。
(3)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亲子互动环境的建设。一是家长培训课程。根据各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我校为家长制订了家长培训课程并定期培训,为亲子互助打下理论基础。如家庭合约制——“小步子纠正法”项目实践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二是“亲情之爱”系列活动。“亲情之爱”四大系列活动,搭建家长和孩子互动平台,提升亲情质量。
4.指向“成功体验”的三类学习环境建设评价探究
(1)完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发展环境的全样本调研。根据课题的设计和研究进度,项目组责任人在专家的指导下,依据相关文件、课题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在课题研究实施的前期和后期组织全校学生完成了相关的前测和后测。项目组围绕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学校课程资源环境、课堂学习活动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方面,以问卷结合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有关本校三类学习环境与学生“成功体验”的相关性研究报告。
(2)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三类学习环境的评价研究,其目标是通过构建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三类学习环境的评价体系,增强三类学习环境建设的自觉性,明确三类学习环境应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功能,引导三类学习环境不断向着有利于学生“成功体验”的方向进行完善,为普通中学的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进入“在成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功”的良性循环。项目组从指向普通高中学生“成功体验”的角度,对三类学习环境的评价维度、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深入探索,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
(3)学校倡导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差异、追踪学生变化、着眼学生未来,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让学生不会因为较低的基础或较低的评价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增加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概率,促进学生的不断改进和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