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中既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事实上,缺乏内涵、办学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一大弊病。中原中学与许多高中一样,存在着课程少选择、课堂多灌输、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是课程重基础、少选择、少个性。在新高考改革之前,中原中学专注于“突破教学瓶颈”,教学管理和教研几乎都定位在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的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基础型课程占了绝大多数,拓展型课程中可供选择的很少。拓展型课程的设置往往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一般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课程的精彩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个人能力。研究型课程的授课方式也以讲授为主,学生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后形成的文章仍停留于表面的框架,缺乏对真实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学生在高三填报志愿时仍不明白自己的人生规划,处于一片茫然的状态,往往根据分数定学校定专业,或者盲目追热点,缺乏对自己早期的生涯规划。二是课堂多灌输、少体验。在2013年和2014年的校内调研和区教研室教学调研中,我们观察到的课堂实际情况是:理论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课堂行为多为被动接受的听讲状态;理论上教师是对学生发挥“主导作用”,但课堂行为多为“一言堂”。课堂中缺乏师生之间的“思维层面”的对话,很少有激情碰撞的火花,学生很少主动参与,自然难以获得挑战成功的喜悦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三是家校欠合作。普通高中生的社会人际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是他们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高中生对同伴交往的认同度最高,认为同伴交往融洽、
愉悦的达到82.14%;其次是师生关系,高中生与班主任的交往、与任课教师的交往和谐、顺畅的分别为42.62%、43.81%;能与父母顺畅交流的仅占20.24%。长辈,包括师长,尤其是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沟通和陪伴的重要性,或者放任、宠溺,都会成为与孩子正常交流的绊脚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