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末京师同文馆及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制度

清末京师同文馆及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制度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新教育的肇始——京师同文馆及其他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具有鲜明特点的东方文化。可见,无论八年制还是五年制,数学课程所占比例最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采纳欧美学校办学方式,具有近代学校特点的教育机构。1898年7月,清廷准予开办京师大学堂,并颁布《京师大学堂章程》。可见,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最高学府,而且还被赋予了教育管理的机能。

清末京师同文馆及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制度

(一)新教育的肇始——京师同文馆及其他洋务学堂的数学教育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具有鲜明特点的东方文化。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希望革新这古老国家的是新教育,而新教育的开始是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创立于1862年6月,起初是一个研究外国语言学校。其成立的动因是1860年中国的首都被迫开放,容许外国使臣居住,因而不能不培植翻译人才,以助外交。京师同文馆刚创立时,仅有英文一馆,后来又相继增设了法文、俄文两馆及德文馆。1866年底,恭亲王奕䜣等奏请增设天文算学馆。关于这次改革的范围与内容,俱见于奕䜣等人的两次奏章中。在第一次奏章里面,他们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工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于实用。臣等公同商酌,现拟增设一馆,招取满汉举人,及恩拔岁副优贡,汉文业已通顺,年在二十以外者,……举凡推算格致之理,制器尚象之法,钩河摘洛之方,倘能专精实务,尽得其妙,则中国自强之道在此矣。”在另一奏章中,他们驳复反对者说:“臣等伏查此次招考天文算学之议,并非矜奇好异,震于西洋术数之学也。盖以西人制器之法,无不由度数而生。今中国议欲讲求制造轮船机器诸法,苟不借西士为先道,稗讲明机巧之原,制作之本,窃恐师心自用,枉费钱粮,仍无裨于实际。是以臣等衡量再三而有此奏。论者不察,必有以臣等此举为不急之务者;必有以舍中法而从古人为非者;甚至有以中国之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此皆不识时务者也。”当时能有如此开明的思想,是非常可贵的。

京师同文馆学制分两种:学外语者八年毕业,不学外语者五年毕业。光绪二年(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表表明:“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需八年”,其中第四年学习数理启蒙、代数学,第五年学习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第六年学习微积分、航海测算,第七、八年学习天文算学。它还规定:“其年齿稍长,无暇肄及洋文,仅籍译本而求诸学者,共需五年。”五年的各门功课如下:第一年,学习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第二年,学习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第三年,学习重物测算;第四年,学习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第五年,学习天文测算。可见,无论八年制还是五年制,数学课程所占比例最大。五年制课程共十七门功课,数学占八门,并且在重物测算与天文测算中数学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数学课中,代数学、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微分积分等五门课以讲授西法为主;数理启蒙、九章算法、四元解等三门课以讲授中国传统数学知识为主。由此可见,数学在其课程设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采纳欧美学校办学方式,具有近代学校特点的教育机构。初设时,其基本上是按俄罗斯文馆旧例办理,属于八旗官学。继京师同文馆之后,各级各类学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先后有上海同文馆、广东教习外国语言文字学馆、自强学堂、各军事技术学堂等。各学堂所授科目虽不尽相同,但都把算学作为主干课程。例如,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功课表中涉及数学的有:第一年,几何学,三角勾股学;第二年,重学、微分学。

绍郡中西学堂算学馆课程规约更是详细,从中可看出当时数学课程的设置和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凡入算学馆,先习数学,已通数学者学几何,已通几何者习代数,然后讨论三角八线对数诸曲线之理,以进于微积分。

数学本自然之理,故中西立法虽异,其志则同。惟学者即习算学,必求通代微积而后已,否则亦必通代数而可。中法如程氏算法统宗,朱氏算法启蒙等书,皆与代数式迥异。学者至习代数,必将变其加减乘除开方之法以就之,则何如径习西法之为愈也。顾西法数学,亦无训蒙一定善本,近来刻本如华若汀先生之算法须知,最为提纲拿领(是书即学算笔谈前数卷之节本,近刻艺经斋西算从书内之西算初阶亦即此书也)。他如西士伟烈亚力所辑之数学启蒙,与美士狄考文所辑之笔算数学二书,于比例开方两门,皆极简明,专为授蒙之用。狄书稍嫌烦琐,今先授以算法须知,而以二书推广之,于寻常算法已几赅备(二书于中法九章之理大概已备,再进而习几何代数,则其理视九章为深,其用较九章益广,学者既明代数,未有不能通九章也)。

几何原本,言理不言数,最耐玩味。点线面体,为算学之根本,犹加减乘除开方为作用也,极深之算学,不能舍加减乘除而用他法,亦不能外点线面体而有他名。学者不明几何,不能沏立法之原,习一法不过得一法之用,且久而易忘,虽习遍诸法无稗也。顾此书第十卷之理甚深,非初学所能聚明。今先取前六卷逐题讲授,学者熟复胸中,追既习代数以后,再取后十卷观之,自能渐次明晰。

代数,先授狄考文所辑之代数备旨,是书至二次方程式,为代数之最浅近者,习问甚多,与笔算数学同,亦颇嫌烦琐。其中论劈生数,视代数术为详编,程式更为代数术所无。学者既通此书,再授以西士傅兰雅所译之代数术,并讨论各程量法。

算学至代数,已别具境界,能将各术一一体会,雪亮胸中,则微分积分之术,即能寻绎自得。盖微积术实本代数式而生,能通泛倍数助变数之理,于微积已得门径,至此可不待讲授,即遇有疑难之处,亦必待学者苦思,不得再经讲授,尤易为功。

代数四次以上,无论功法,大抵须借径于八线表,即等职各次式,以下三法,亦枝枝节节而为之,转不如天元开方之通为一法也,故学者即明代数以后,亦不可不习天元。

习微积,宜先习西士伟烈亚力之代微积拾级,再习傅兰雅所译之微积术。

(二)现代学校的先河——京师大学堂的数学教育

1896年6月,清廷大臣李端棻上奏请求推广学校教育,并提出设藏书楼、创仪器院、开译书局、立报馆等建议。1898年7月,清廷准予开办京师大学堂,并颁布《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章程》在第一章第二节要求,各省学堂皆归京师大学堂统辖,一切章程功课皆当依照京师大学堂所定。可见,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最高学府,而且还被赋予了教育管理的机能。其还在第一章第五节谈道:“西国学堂皆有一定功课书,由浅入深,条理秩然,有小学堂读本,有中学堂读本,有大学堂读本,按日程功,收效自易。今中国既无此等书,故言中学,则四库七略,浩如烟海,穷年莫殚,望洋而叹;言西学则凌乱无章,顾此失彼,皮毛徒袭,成效终虚;加以师范学堂未立,教习不得其人,一切教法皆不讲究,前者学堂不能成就人才,皆由于此。今宜在上海等处开一编译局,取各种溥通学尽人所当习者,悉编为功课书,分小学、中学、大学三级,量中人之才所能肄习者,每日定为一课。局中集中西通才,专司纂译。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从此,中国开始编译出版教科书,从而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教育。这是总结多年来办学的经验教训,虚心向西方国家学习的结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师大学堂的功课“略依泰西、日本通行学校功课之种别,参以中学”,涉及数学的有:初级算学,要求所有学生学习;高级算学,为专业数学者学习。

(三)历史的继承与发展——书院的数学教育

书院始于唐末,时有兴衰。清代后期,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加之清末的书院积弊日深、腐朽衰败,已经不能培养出于时有用的人才,因此其改革迫在眉睫。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救亡图存、求强求富的思想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数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洋务学堂都开设算学课。受其影响,一些书院在教学与考课中也添加数学内容。

1875年,苏松太道冯煌光创办求志书院,设六斋,其中有算学一斋。书院聘请刘彝程主持算学斋,每年四次出题考试数学。院外学习数学者,均可应试。

1876年,徐寿、傅兰雅等人在上海开设格致书院,傅兰雅、华衡芳等曾授课于此。

1879年,宁波创办辩志精舍,聘请黄炳厘为算学斋长,任教十余年。

1881年,上海淞江郡开设融斋书院,刘彝程为其评阅算学课卷。(www.xing528.com)

1884年,江苏学政黄体芳于江阴设立南著书院,后聘请崔朝庆任算学斋长。

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武昌设立两湖书院,课程分为六门,其中算学为一门。曾聘华衡芳等为算学教习。

1895年,陕西味经书院创设时务斋并开设算学课程。院长刘光贲在《谕味经诸生》中指出:“今定凡有志时务之学者,无论自占何门,均需习算,亦如士子无论为何学,无不习字之类。”“中国之患,固非人人习算所能救,然我辈所能为者,仅在是。”

1895年,湖南湘乡市士绅拟开办东山精舍。《东山精舍章程》规定:“入舍肄业者,算学为先。算学当循序精进,初学一年习几何、代数、平三角、少广;第二年则习曲线、微分、积分;第三年则习弧三角及微积分之深义、立体之几何。”

1896年,江西巡抚德寿于南昌友教书院添设算学课。同年,谭嗣同设立浏阳算学社。

1897年,岳麓书院改订章程,把算学列入所学课程。同年,云贵总督崧蕃在省城经正书院隙地创建学舍数楹,名曰“算学馆”;江苏常州龙城书院,添设算学课,华世芳任教;杭州求是书院、西安游艺学塾也开设算学课;等等。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的研究中,上海格致书院的性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它是帝国主义在华教育侵略机构,有人认为它是近代第一所研习实验自然科学的新型书院。该院教学专重格致,不涉传教,不讲授儒家经典。它不仅跟旧书院有本质区别,同当时的洋务学堂、教会学堂也迥然不同。傅兰雅在《格致书院西学课程序》中谈及算学时言:

“……诸学以算学为起首功夫,违此则不能前进,盖算学为各学之根本,算学不明,则诸理难解,故不可不先习也。算学又以数学为首,明乎数算,始可进习代数、几何、三角、八线诸算学,是学算宜以数学为先也。算为中国古学,六艺之中,数居其一。今之科场,亦以考取算学为重,人亦何惮而不学耶?且算之为学,节节可以致用。非若他学,必待学全而始有用。此则浅而习之,可施于日用平常;深而求之,可籍以析纷穷理;变而通之,可以制器;大而化之,可以参天。算学之益,岂浅鲜哉!或以为算学与格致似居两途,不习算亦可径习他学。殊不知格物务在明理,格物之理,多赖算学证明。不明算即不明理,学之能无疑义乎。或以为粗习中算古法,即可学等畴人。不知叩其实际,考其真能,则无以应。甚至老法塞胸,旧术满腹,繁不胜繁,固执难化,算一题不厌经日,演一草需纸半张,若此能算,亦只谓之能算而已矣。余之所以必教数学者,正欲医其痼疾,汰其繁累,法愈简愈妙,理愈讲愈明。薰陶数日,积困顿开;诱掖半年,学业骤进。现常从学者凡三四十人。每次发给数学课题十余道,使自习练,揣摩演草于卷,交出批阅。每礼拜六晚,为之细讲各题之理法,使之明悉,满一月,则面试,百分中能考得七十五分以上者为中式。照给课凭一纸,以征学有所成。现得课凭者凡数人。将来能考中者自必尚多。考中后,再为之讲习代数、几何、三角等学。如此,则学者可得实际,所习之业,亦属真工。如徒欲粗识皮毛,不求甚解,则非我之所厚望焉。夫西人肄业以三事为不可少:一识字读书,一写字作文,一熟练数学。三事经通,始可进习他学。华人肄业,亦宜仿行此意,毋以涉猎为也……”。

如其所言,格致书院西学课程纲目(专业)中都以数学为第一课,有些专业还开设代数、几何、三角、量法学等课程。

甲午战争之后,书院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情况更加突出,要求改革之声更高。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变通整顿书院;二是创设求实书院;三是书院改学堂。至于书院形式发生改变,则到戊戌变法期间才出现。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清廷开始实行“新政”,书院改学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热潮。

由于当时没有通用的数学教科书,学生多依靠传统数学著作及翻译书籍学习数学。《代数术》《代数学》《代微积拾级》《微积溯源》《数理精蕴》《几何原本》等书籍为当时最为通用的学习与研究用书,但限于教材、师资、生源基础、办学宗旨等方面的影响,清末书院的数学教育也没有培养出多少杰出的人才。

(四)西方教育在东方——教会学校的数学教育

鸦片战争之后,教会学校的出现与发展,本质是列强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侵略。鸦片战争至清末数十年间,不仅学校数量迅速增加,而且教育行政自成系统。科学教育是教会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力图宗教与科学结盟,最终推进传教事业。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受到普遍重视。其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爆发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为教会学校创始时期。这一时期,教会学校大多设有数学课程,程度不高。这一阶段,教会学校没有统一规范的教科书,数学教材多是由教会学校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自行编译。第二阶段,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为教会学校的发展时期。此时,教会学校的大量创办,西学的广泛传播,促使传教士加快在华办学的步伐,并使得教会学校向正规化、世俗化和贵族化转变。第三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到清末为教会学校的成熟时期。此时,中国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学制的确立,新式学堂的涌现,都为教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大好时机,随之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程度亦有明显提高。开设的课程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丰富,程度较高。例如,12年制的镇江女塾,有11年开设数学课程,内容涉及算法、心算、代数备旨、形学等科目。

(五)近代学制之先导——癸卯学制中的数学教育

1903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仿日本学制而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癸卯学制的教育系统除蒙养院可分为三段六级,后又经补充和修改,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完备、内容详尽的教育法规。在中国教育史上,癸卯学制第一次将学校教育制度化、系统化,使散在的学堂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并在形式上规定普及教育的年限,引进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癸卯学制奠定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结构,对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影响甚大。癸卯学制规定了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的算学科目。

初等小学堂学习年限为5年,教授算术等8门课程。算术的要义为:“在使知日用之计算,与以自谋生计必须之知识,兼使精细其心思。当先就十以内之数示以加减乘除之方,使之纯熟无误,然后渐加其数至万位而止,兼及小数;并宜授以珠算,以便将来寻常实业之用。”

高等小学堂学习年数以4年为限,教授算术等9门科目。算术要义为:“在使习四民皆所必需之算法,为将来自谋生计之基本。教授之时,宜稍加以复杂之算术,兼使习熟运算之法。”

中学堂学习年数以5年为限,学习算学等12门科目。并对算学做出如下规定:“先讲算术(外国以数学为各种算法总称,亦犹中国《御制数理精蕴》定名为数之意,而其中以实数计算者为算术,其余则为代数、几何、三角。几何又谓之形学,三角又谓之八线),其笔算讲加减乘除而止。兼讲簿记之学,使知诸账簿之用法及各种计算表之制式。次讲平面几何及立体几何初步,兼讲代数。凡教算学者,其讲算术,解说务须详明,立法务须简捷,兼详运算之理,并使习熟于速算;其讲代数,贵能简明解释数理之间题;其讲几何,须详于论理,使得应用于测量、求积等法。”

类上,癸卯学制还规定了高等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初等农商学堂、女子学堂、译学馆和进士馆等学习的算学科目,兹不赘述。总之,至癸卯学制颁行,各级各类的学堂都不同程度地教授数学课程,数学教育因此渐为普及。

综上所述,清末新教育制度是清政府针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为缓和国内矛盾而建立的,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新学制毕竟以国家制度的形式把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基本上搬入中国,这相对于封建教育无疑是一大进步。癸卯学制对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进而实现中国教育向资本主义教育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