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动过程与设计意图

活动过程与设计意图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又激发了再次研究的兴趣,同时发现借助标准进行估计后,能够让原本不“确定”的估变得“确定”。

活动过程与设计意图

环节一:寻找原型,激活平衡经验,尝试制作天平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的?

预设:

(1)把东西放到跷跷板的两边,轻的翘起来,重的压下去;

(2)如果重量差别大,可以放在手里掂一掂;

(3)还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2.如果两个东西一样重,放在天平上会怎样?

预设:平了(平衡了)。

3.平衡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平衡就是左右两边一样重。

小结:两个物体的重量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重,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天平就平衡了。

4.老师带来一个天平,仔细观察,天平上有什么?

5.为什么天平两边物体的重量一样,它就平衡了?

6.天平可以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天平,来帮助我们得到物体之间重量的关系?

(利用一周的时间,每人在家尝试制作天平)

【设计意图】 由学生关于比较轻重的原有认知入手,让学生在回顾比较方法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对于平衡的经验积累。在对天平的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独立尝试制作天平。由于学生的年龄限制,允许家长帮忙完成制作过程中比较难操作的部分,但是构思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环节二:汇报设计,谈论改进

1.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天平?

2.对图5-24~图5-26中的天平,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疑问?

图5-24 自制天平①

预设建议:

(1)②号的支点被瓶盖影响,不能灵活地左右摆动;

(2)要注意放托盘的地方离支点一样远;

图5-25 自制天平②

图5-26 自制天平③

(3)两个托盘到横梁的距离要一样远;

(4)③号托盘这样放不准。

预设疑问:

(1)为什么放托盘的地方要离支点一样远?

(2)①号天平横梁上的孔是干什么的?

(3)③号天平中间为什么有一个针?还有一个带刻度的“尺子”?

3.你打算如何改进?(www.xing528.com)

4.统一想法,制造数字天平。

【设计意图】 针对自己制作的天平,交流自己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特别是遇到困难时是如何克服的,让学生感受到制作天平的不易和成功后的快乐。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对比、质疑、建议等,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天平,加深对于天平构造的认识。

环节三:操作天平,消除误区,加深理解

今天,我们就用天平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活动1.初次操作体验,感受利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的直观、简便。

1.请用你制作的天平,比较物体的轻重。

2.小组内交流:我是如何比较的?

学生作品见图5-27~图5-30。

图5-27 学生作品(1)

图5-28 学生作品(2)

图5-29 学生作品(3)

图5-30 学生作品(4)

3.在比较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我的一堆东西竟然比一块橡皮轻!

(2)我的两块电池一样重。

(3)两个托盘上放同样数量、同样大小的砝码,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

(4)石头虽小,却比大的纸片重。

(5)我放了同样重量的东西,可是天平没有平衡,我得改进我的天平后再比较。

活动2.再次操作体验,消除误区。

1.通过操作,我们发现,多的东西不一定比少的重,小的东西也不一定比大的轻。那长的东西一定比短的重吗?粗的东西一定比细的重吗?请你自选物品,亲自验证一下吧。

2.汇报:通过再次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预设:比较轻重,只能看谁被压下去,谁就重;谁被翘上去了,谁就轻。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天平去比较物体的轻重,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制作天平的缺点和原有认知的错误,从而继续改进天平,消除误区。本环节的两次体验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利用天平比较物体轻重的直观、简便,又对比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环节四:回顾总结,加深理解等式

1.这节实验课好玩吗?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2.还有没有其他样子的天平?

3.天平是谁造出来的?

4.怎么知道东西到底有多重?

5.天平只能比较轻重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制作天平的回顾,加深学生对比较的认识,又激发学生继续研究下去的热情,让学习持续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