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一:聚焦问题
1.导入:大树,随处可见!在森林、在路边,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出示四校区树木照片)树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我们的空气。你们知道树是怎么净化空气的吗?
2.核心问题:小小的叶面多么神奇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叶面的大小,也就是树叶的面积。
【设计意图】 从校园中的树木、身边的落叶讲起,小小的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小事物、大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叶面的大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活动作铺垫。
环节二:初步尝试,说困难,想策略
1.出示活动要求:请你想办法得到树叶的面积,并把你的想法清楚地写在学习单上。
2.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启发。
预设:可以把树叶拓在纸上,数方格、切割成一些规则图形……
【设计意图】 在求树叶的面积的初次尝试中,学生会无从下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寻找解决办法。当遇到困难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相互启发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环节三:再次尝试,齐汇报,说利弊
1.在几位同学的启发下,再次尝试。
2.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法。
预设:
(1)画方格,数单位面积的个数:方格大小不同;
(2)树叶内画最大的长方形;
(3)树叶外画一个长方形;
(4)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梯形或长方形;
……
3.小组讨论。
(1)汇报中提到的方法你能看懂吗?能不能表述清楚?
(2)互相说一说这些方法是怎么想到的。
(3)互相讨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可行的方法好在哪,不可行的方法可以怎么改进?
4.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追问和总结提升。
(1)数方格法。
追问:方格有大有小,不同之处是什么?哪个准确,为什么?怎样可以更准确?
预设:方格更小的比方格大的准确。因为方格越大,边缘部分格子不完整的就越不准确,变成小格子后有一部分格子完整了,就准确了一些(见图5-11和图5-12)。
(www.xing528.com)
图5-11 大方格
图5-12 小方格
(2)切割法。
追问:为什么要这么切?为什么要切成大大小小的这么多,那么小的地方也不放过?怎样可以更准确?
预设:这样就转化成了规则图形,可以利用面积公式来计算了。切割这么多是为了更准确。边缘部分再继续切割成更小的部分则更准确(见图5-13)。
图5-13 切割法
(3)割补求和法。
追问:只剪一个不行吗?怎样缩小误差?
预设:把边缘部分再剪成规则图形可以缩小误差(见图5-14)。
图5-14 割补求和法
(4)逐渐逼近法。
追问:怎样可以更准?
预设:从外部和内部逐渐逼近树叶,把范围缩小,会更准确(见图5-15)。
图5-15 逐渐逼近法
(5)你们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预设:
a.通过称重的方法想办法得到树叶的面积。把树叶剪成一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比如100块,称出一小块树叶质量。再称出一个树叶的质量,相除即可得到树叶的面积。
b.用铺豆子的方法,用豆子铺满树叶,再把豆子铺成规则的图形求得面积。
追问:用这种方法的误差在哪儿,怎样可以更准确?
预设:豆子之间有缝隙会造成误差。可以用更小的豆子铺,这样豆子间的缝隙会更小,误差也就更小了。
5.仔细观察你们的这些方法,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想法?
6.教师小结:遇到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时,我们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办法来尝试解决。没有办法得到树叶的真实面积,但通过一些方法来缩小面积的近似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我们离真实值又进了一步。
【设计意图】 学生在原有经验认知基础上解决新问题,渗透着“转化”思想方法和“极限”思想方法。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探究路径,让算法多样化,更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探究数学的本质,学生能够感受到实验带来的快乐,增加探究下去的欲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