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要把朗读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采用自评,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诊断、调节、激励功能。当然,当学生评不出来时,教师可作更多的朗读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到读读、评评、再读读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提高。
一位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时,一生在读完“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后——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流利。
生:声音很响亮。
生:很有感情。(www.xing528.com)
生:停顿很恰当。
师:嗯,不错。他读得确实很好。
“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读得很准确”“很有感情”像这样泛泛的评价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上很常见。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我们要把朗读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采用自评,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诊断、调节、激励功能。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来读的?”让同学评评:“你觉得他读得怎样?哪里读得特别好?”在小学中低年级中,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如语调的轻重,长短的处理,快慢的把握等情况进行评议。同时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从字音、音量、通顺、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也要求学生的评价要具体明确:哪里好,怎么好;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该怎么读……这样的评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这更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当学生评不出来时,教师可作更多的朗读评价,这样,让学生参与到读读、评评、再读读的活动中来,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提高。[1]
总之,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语文课堂上需要书声琅琅,只要我们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扎实有效,就能使我们的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读出情趣,读出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