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将文章读得流畅,就需要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在这个层次上,可以训练学生使用什么样的语调?怎样确定重音和语速,例如,朗读《草原》一文第一自然段前两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第一句要读得平直,第二句中“使我总想高歌一曲”就要读得高昂,来表达作者“满心的愉快”。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用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穷人》一课中“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那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她同情穷人孩子的美好心灵。
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朗读的技巧,而忽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那么这种朗读往往是表面性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做一个最好的你》时,为了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段,他煞费苦心地将朗读时的停顿、重音都在大屏幕一一标记出示:
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是/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注:/表示停顿;——表示重音;·表示次重音)
然后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朗读符号把这几句话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一生被点名朗读)
师:他读出感情了吗?(www.xing528.com)
生:没有。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老师标的停顿和重音,练一练吧!
生:(练读)
师:我再请一位学生来朗读,别忘了老师标的停顿和重音。
生:(根据朗读符号很生硬的、一字一顿读着,毫无生机。)
为了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质量,让学生不唱读、不顿读,掌握一些语言的“表现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但应该明确,这仅仅是学生“读中感悟”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第二位的,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才是第一位的,绝不能本末倒置。殊不知,这种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纯技巧的训练,把完美的语言整体肢解得七零八落。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朗读指导不能陷入唯技巧的形式主义的误区。学生在练读、试读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一幅幅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不是咀嚼品味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而是按“朗读术语和标号”之图,索“有感情地朗读”之骥。因此,有感情地朗读,必须是以朗读者的感情体验为基础,没有某种感情就读不出课文里的某种感情,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以个人的理解来读,而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朗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