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古埃及人信奉的众神里,有一位名叫玛特,她是掌管真理、正义和法度的女神。玛特头上佩戴着羽毛。人死后到了冥府,心脏必须称重,玛特便把她的羽毛置于天平另一端,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有人说,母语就是这样一根有着大重量的羽毛,它或许填不了天,补不了龟裂的大地,而它恰恰足以称出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分量。母语,代表着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存在。[2]
1.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风雨所提炼出来的语言,它代表着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程,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它是人类所有语言系统之中最重要的一组分支,是唯一流传于世间的象形文字体系。汉字、汉语之所以在岁月的长河中魅力不减,源于它集精确性、简洁性、逻辑性、音乐性、艺术独特性于一身,它不仅是一种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也是一种最独特的语言文字。
它简洁内敛,意蕴丰富。古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短短12个字,画面跃然纸上,意境了然于心。
它形象有趣,便于识记。见到它,你可以联想到有关事物,很快就能记住。例如“雨”字,就可以联想到“从天空中洒落的雨滴;而“休”字可以联想到“一个人靠在树干上休息”。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编一个故事。
它以少胜多,构词力强。人们只需要掌握3000个左右的汉字,即可应用自如,而英美人则要掌握两万个以上的单词才能读写。
它抑扬顿挫,韵律优美。中国的古典诗词把汉字、汉语的这种韵律之美展示到了极致。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那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反复吟诵之间,一种莫名的、凄迷的离愁别绪便在心里弥漫开来,挥之不去。
它适应性好,包容性强。汉字对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强的适应性,所含信息量极大,五笔字型输入技术令西方人叹为观止。它还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其他语种突出的优秀因素,比如阿拉伯数字、标点符号、26个英文字母都能被轻易地纳入汉字的文化体系,使古老的汉字显示出强大旺盛的生命力。
它稳定性强,两千年前的古文至今仍能阅读,而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文献,现在就已经难以辨认。(www.xing528.com)
它语法少而精……
它醒目……
它灵活……
如果说兵马俑、长城是有形的世界文化遗产,那么汉语则是一种无形的世界文化遗产。
数千年来,汉字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是根植的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眼里,它是世界上最美丽动人的语言;每一个中国人的一生,也将永远无法与它切割吧!
2.热爱汉语教育事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母语教师,不但文化难以传承,而且生存都会遇到困难。语文教师既是传授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圣导师,也是传承祖国璀璨文化的光荣使者。古人云:“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况且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既然选择了语文教师这个职业,既然要培养爱母语的学生,就应该以身垂范地爱汉字、爱汉语、爱汉文、爱小学语文教学,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小学语文教育的事业。
在语文界,于漪老师是热爱母语和语文教学的典范。“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积淀着一种民族的韧性,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思维方式。”当提倡双语教学的浪潮扑面而来时,当语文教学一度面临困境,语文教改艰难跋涉的时候,她曾两次这样说。在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对母语怀着一份语文人特有的挚爱之心,并把挚爱渗透到教学里,让浓浓的母语亲情牵萦着孩子们不断探索母语的美丽,感受母语的无穷魅力。她的人生是与母语教学交融的一生,母语的昌盛与否始终牵动着她的心,她的情。
教师自己爱汉字、爱母语,并引导学生爱汉字、爱母语,这就是最深刻、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爱汉字,就是爱祖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