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素养:语文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

学科素养:语文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的世界里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在课堂上成为一本学生百读不厌、受益无穷的活语文书,就必须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学科素养,这是语文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本章节将具体指导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这三条学习路径,不断提升学科素养,获得成长的力量。这里的语文,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语文教师“化身成为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学科素养:语文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

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的世界里成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在课堂上成为一本学生百读不厌、受益无穷的活语文书,就必须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学科素养,这是语文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

在本章节中,我们力求让语文教师明白学科素养需“根深”而“蒂固”,从内心深处热爱着母语,与书为伴,让阅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话语方式和生命状态,并坚持不懈地写作,有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语文教师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深入解读文本、潜心设计教学,优化施教方式,课后积极反思,让教学素养“扎实”而“灵动”;同时,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一个竞争的世纪。语文教师的创新素养是需要“激发”与“培养”的,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实践为研究途径,通过课题研究走上追求职业幸福的道路。本章节将具体指导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这三条学习路径,不断提升学科素养,获得成长的力量。

依据新课程理念,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不是简简单单地“教语文”,而应该是“用语文教人”。这里的语文,不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语文教师“化身成为语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从站在讲台上这一刻开始,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传递着语文的情感,散发着语文的魅力,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带出什么样的语文学生。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在“语文”的世界里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www.xing528.com)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将自己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第二个阶段(25—29岁)是自己潜心学习、获得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中,他除了埋头教书、埋头读书、埋头研究、埋头帮助别的老师,自己并没有任何获奖、没有任何公开课、没有任何荣誉。但他认为,这五年在成长,也在发展;成长、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志趣,主要方法是读书和听课。他读些什么书呢?他说,无论是宗教哲学、文学的,还是美学的,甚至是“老三论新三论”的书,人物传记类的书等,只要有感觉、有兴趣都拿来读,因为“读诗如饮酒,读散文如品茶,读小说如享佳肴,读历史如聆听沧桑老人漫话如烟往事,读哲学如对视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如炬,烛照灵魂。”这五年中他还听了各种各样的课不少于200节,而且养成了一边听一边写反思的习惯,很多时候是听完后就马上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也是这个阶段,他开始对当时的课堂进行微格研究,如研究导入、点拨、表达、训练、结课等,而且这些研究成果都曾发表在《浙江教育》上。王老师曾说过,由于这五年的沉潜,肚子里装了近100本书、上了1000节课;在平静的底下,生命的能量却不断在贯注不断有膨胀,才有了后面的“一鸣惊人”和“独树一帜”。更令人惊喜的是,2016年,王崧舟老师华丽转身,成为了杭州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1]

通过王崧舟老师的成长故事,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积累中,拥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成为一本学生百读不厌、受益无穷的活语文书。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来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