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在设计前充分了解文本特征,设计中紧扣“what、how、why”三个关键点,为优效教学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据相关问卷调查,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设计水平亟待提升。此外,英语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来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英语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形成社会价值导向,建构民族核心价值。在学校教育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英语阅读教学不能只是侧重语言、结构,不能只是信息的获取、观点的理解,更要关注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文化、价值观等。英语阅读是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目的语输入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习得第二语言。以英语核心素养为导向和培养目标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以课堂教学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有效地融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可以极大地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教学的成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学生协作交往,广泛互动,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深度的思维训练,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英语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和思考的能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实践过程。阅读是获取信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也是通过与文本互动建构新的意义并获得乐趣的活动,读者通过阅读来了解世界和丰富自己。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结果。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抓住教什么(what)、怎么教(how)、为什么要这样教(why)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着眼于核心素养培养和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问题。

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在设计前充分了解文本特征,设计中紧扣“what、how、why”三个关键点,为优效教学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英语教师通过阅读活动设计,首先带领学生去感知阅读材料,弄清楚“what”,即材料的基本内容;其次,根据阅读材料进一步探究“how”,即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最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why”,即为什么这么教。所以,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文本核心,设置合理的、层层递进的教学任务。任务型的英语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英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即不仅要考虑到语言教学的重要性,更要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既重视知识与技能,又细心把控教学过程与方法,充分挖掘和升华文本,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否优效,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英语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在教学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堂英语阅读课设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的功底、积淀和智慧。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从专业的角度,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据相关问卷调查,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学设计水平亟待提升。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提升,积极研究和探讨,在团队的引领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将克服英语教师在设计能力上的薄弱点和局限性,使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更加贴近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学和教学设计的要求,通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来修正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本研究所分析的阅读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层面,英语教师应积极提升阅读教学设计能力,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以语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语篇为基础,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要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明确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语言能力指的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尽量摒弃传统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方法的不良影响,要以语言学习为基础,围绕语篇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所以,英语教师要在认真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梳理和提出每节课或每个单元中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围绕问题,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整合与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英语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调动听、说、读、写、看等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重难点,带领学生真正融合入课堂。

此外,英语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在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围绕主题来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将整体语言理念融入教学设计过程中,研究语篇的整体建构规律,注重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将教学中的各相关因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并以教学思路来引领,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当英语教师面临自己的教学任务重、考试的考点杂乱、阅读材料篇幅比较长、语言点难的时候,更应该避免只局限和聚焦到对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上,缺乏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设计的能力或者只关注到文本的部分内容,将词、句等和整个文本相割裂,而是应该在阅读教学设计中,以不同的主线对关联信息进行重组,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挖掘和文本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引导学生从语篇场景中体会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使整个课堂显得充实,不至于杂乱无章而缺乏内在的逻辑性。

总之,只有以语篇为基础,坚持教学设计整体性和整合性的策略,英语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即把语言、文化和思维融合起来进行学习,而不是将它们分割开来,这样就能打破碎片化教学,使课堂严谨有序,浑然一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英语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以语篇为基础,将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机整合,从语篇的整体概念出发对文本进行设计,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

(二)以文化为媒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要以文化为媒介,注重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和交际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承载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根植于语言之上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加重视文化学习,把“文化意识”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充分的中外多元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首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差异性和交际性,要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对比,渗透文化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各地的文化差异,了解词汇的深层次含义,在话题的选择、话语的形式与得体、语言的组织等方面,重视其所在的文化语境。另外,交际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这些文化,用开放的眼光和自信的态度来面对,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减少误解,顺利沟通,从而自如地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此内化为自己的个人文化素养。此外,英语教师应当重视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适当地进行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各种信仰、各种跨文化交际扑面而来,英语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语篇材料丰富,涵盖面广,在针对文本进行教学设计时,英语教师要充分挖掘本文中显性和隐性的文化元素,充分意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各国各地的文化的差异性及多样性,深度挖掘阅读文本后的文化和其价值意义,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国际理解力,实现育人目标。英语教师应注重文化积累,提升文化意识,以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学的基础,提升阅读教学设计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和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实现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教学设计的启发性和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展开,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目标密切关联,使教学活动具有启发性、层次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随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不断地思考,从简至难,由浅入深,从阅读的教材中提炼出更多的内容与内涵,这就是学会思考的过程。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训练形式多样,从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到归纳、概念建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等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维的训练。

首先,英语教师应在英语环境下授课,利用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进行教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增加课堂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成分,倡导合作探究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用英文思维的理解能力,引导他们用英语来表达和传递意图。其次,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问题设置上应重视启发性和层次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设计中师生互动的单一的问答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注重问题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并注重问题设计的关联度和逻辑性,在不同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英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重新审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重新定位活动的难易度,激发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做出适时的调整。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从低阶思维逐渐到分析、评价、创造能力,提升了对文本的深层解读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此外,英语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进行读后思考的引导性。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限于对文本的理解,还应该将学习进行延伸,例如,不能忽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和立场的分析,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局限于对阅读材料文本的理解,深入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思维训练,倡导学生自主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低阶思维逐步提升到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以策略为指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www.xing528.com)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策略为指向,注重教学设计的指导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英语课堂中的交际性活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运用所学,自如地进行言语交际,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进程是由教师设计的问题链驱动的,这一系列问题之间是否具有序列性、循环性和均衡性,直接影响到课堂进展的流畅程度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丰富课堂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讨与合作,鼓励思维碰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英语教师要避免教学设计的单一性。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多样化、全方位的培养。例如,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在阅读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以活动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交际化,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大量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实践中形成与语言学习相符的语言技能,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探究和创新,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性培养。在语言实践中,坚持学生主体,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提升运用英语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积极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不仅关注课堂设计的流程,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重视教授阅读技巧和策略,努力促成课堂生成,促成学生能力的系统发展,促进他们的潜力和水平的发挥。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他们在面对课外拓展阅读时,不会显得束手无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会敢于挑战,运用所学,尽力去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形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巧妙设置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增加深层次思维能力的提问频率

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能力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所建立和发展的,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林崇德教授认为,智能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毋庸置疑,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境中进一步深入地落实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显然非常关键。

但大多数教师在处理阅读文本时,更多地采用对错判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低层次思维水平的问题,完全无法引发学生大脑的深度思考活动。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综合分析类、推理类等关于高层次思维性的问题,或针对文本中的某一细节,让学生将信息归纳综合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见。

此外,关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的培养同样也应该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林崇德指出,所谓思维活动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有五个特点,即思维起点灵活、思维过程灵活、概况—迁移能力强和善于组合分析,思维结果往往是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思维难度梯度小的课堂提问,对思维活动灵活性的发展极为不利,会导致学生产生思维惰性。所以,在真实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境下,英语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学情,设置难易程度适当的涉及发展思维品质的教师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最终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处于正常等级水平,甚至是更高等级水平。

2.在设问基础上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学习能力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且终身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形成都要经过一定量的学习实践。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较好地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呢?这一点值得广大初中英语教育者深思。

教师可以在设问的基础上拓展学习渠道,如采取开发网络资源、利用校内外平台等方式,其中,资源的选取可以依据文本的主题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安排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当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阶段时,教师适当地组织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倡导的。这样,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效益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3.创设富有生活情景化的问题情境

英语学科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语言类的学科进行教授的,与其他学科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国学生在生活中对英语学科的感受度较低。因为我国毕竟不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情境的创设在英语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的文本材料不太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此时便需要英语教师在处理文本时,进一步搭建能联系语篇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并能主动地投入语篇的学习中,从而更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及语篇的掌握与深层次的领悟。

以上这些富有生活化的情境设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较大程度地增强英语的工具性特点,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再是面对一串串毫无生气的语言代码,而是能够自如地在生活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