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前活动功能单一,教学效益较低
英语教师在课前活动会设置歌曲、观看视频、讨论、头脑风暴等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但有时所设计的问题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他们的生活阅历,因为他们对讨论对象的了解有限或受到已有的知识框架及认知水平的限制,针对问题回答不出,结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为了激发兴趣并引出文章的关键词,教师设计了一个长达10分钟的游戏,显然过于拖沓和形式化了。读前阶段的活动合理设计,能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必要时扫除一些语言上的障碍,并有效引入主题,时间不宜过长。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个别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的理解之上,按照一定的流程教授阅读内容,以理论讲解、单词语法讲解为主,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更关注测试学生阅读的结果,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提问时经常照搬课本上或课件上的问题,趋于模式化,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文本内容,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个别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时,往往使用略读的方式对文章段落大意进行配对,但并不是所有文章都适用这种方法。当学生在面对开头或结尾没有明确主旨句的段落,而略读时间又不充分的情况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某些阅读技能,如猜测词义的技能费时费力,会让自己的阅读课低效,从而采用了最直接的方式——告知学生其中文意思,忽略了对学生自动解码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操练,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练习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而学生一旦掌握,就能快速处理生词,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此外,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要求语言输出,不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不给学生提供语言和信息内化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缺少有效地发表见解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运用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设计活动时,英语教师应考虑活动方式的可操作性和适切性,应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其英语水平相匹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解码,并与文本和作者互动,使学生逐渐达成自身对文本的理解。
(三)读后活动割裂了学生从“学得”到“习得”的学习路径(www.xing528.com)
读后活动的设计往往是要把整堂课推向高潮,活跃的课堂气氛很重要,但在注重活跃的同时,往往就忽略了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出现活动过难、内容涉及面广、急于拓展、与文本内容语言关联度小、学生参与的覆盖面不大等问题。例如,英语教师设计了和文本主题有关的活动,学生对主题比较熟悉,有话可说,但活动设计忽视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文本使用的语言,结果谈论虽然热闹,却偏离了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整合新旧知识,在新的语境中操练的目的。或者是英语教师设计的情景虽然与文本内容关联度高,但运用文本提供的语料难以完成表述,出现冷场,也挫伤了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如何运用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使读后活动的主题与文本内容相关,所需语言与文本提供的语言相关,读后活动与读前活动、读中活动相关,引导学生利用先前知识和从文本获得的信息去解决问题,并关注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参与度等,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摸索。
(四)多媒体的过度使用,抑制学生的思考,局限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ppt的频繁使用导致教师淡化了板书的书写,在备课过程中会把重点内容制作成ppt,整个教学活动都能通过ppt展示。但有时在让学生复述文本或总结、归纳知识点时,看到空荡荡的黑板,总觉得忽略了这个可以帮助教师教学的工具。
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优势,色彩鲜艳的图片、悦耳动听的声音、生动活泼的动画等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逐渐成为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唯一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是,课件的停留时间有限,一旦翻页,之前的教学痕迹也就没有了。而传统的板书可以是教学内容的提炼,可以是教学过程的记录,更可以是师生共同的创作成果。所以,如何运用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将多媒体与板书二者相结合,优势互补,使英语课堂丰富且实效,从而实现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还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进行一定的探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