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与关联性
阅读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师对语言能力方面的设计而言的。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语言能力”是乔姆斯基首次提到的一个术语,它被理解为语言结构的隐性知识和使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能力,对于乔姆斯基而言,能力仅仅意味着语言系统的知识,即语法知识。事实上,语言能力指的不仅仅是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能力。
但是,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往往会忽视这个环节。当下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语篇、语境和指向核心素养的“六要素活动观”。但是,有的英语教师弱化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语言知识学习,忽略了语篇的整体性,知识和文章的整体性,听、说、读、写、看五项语言技能的整体性,以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表意功能的整体性。教师必须从语言能力整体性出发,创设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交际运用,培养传递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能力,形成语篇意识。
从英语教师对语言能力的理解看,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关注到了语言使用的方式或者渠道由以前的听、说、读、写发展成听、说、读、写、看,说明教师们都关注到了核心素养和新课标中对语言使用渠道的变化;86%的教师关注到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语篇,14%的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语篇,教学设计缺乏整体意识,呈现给学生的主要是零散和板块的设计,缺乏一个篇章的整体的视野。针对目前新课标当中所倡导的主题语篇和语境教学,有的教师确实还没有从理念和行动上加以改进;大部分教师通过语言实践,深刻领会了语言能力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努力践行;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用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但是,少部分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停留在词汇、语法和文本内容上面,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字词句的讲解和处理,阅读教学往往局限和聚焦到对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上,没有和其他知识和能力要求有机关联起来,导致学生缺少文本意识,学生很难从篇章的整体上去把握所学的文本,教学设计缺乏贯穿整堂课的主线,学生的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在英语教学设计中,英语教师需要站在语篇的角度,审视文本的整体结构,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炼出阅读文章的总体脉络,并依据这个脉络进行分析和设计。本书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综合性和关联性,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语言整体性的理解,其根源还是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方法的影响,这和核心素养和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二)阅读教学忽视差异性与交际性
阅读教学设计忽视差异性和交际性,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师对文化意识方面的设计而言的。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丰富的内涵,中西方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学会透析社会现象,并培养洞察文化底蕴的能力,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一些语言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和运用。语言承载着文化,学习语言必然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许多英语教师开始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有了“文化”渗透的意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借助英语这一工具,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社会生活和历史文化等,同时运用英语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中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学习语言和优秀的文化知识,将其内涵和精华转化为个人的修养和良好的品格是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基础和途径。但是,由于教师的引领不够,文化和价值观始终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学生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态度和修养,也就无法影响自己的行为。
相关调查显示,100%的教师已经从理念上充分理解了文化意识的内涵,86%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设计中要增加学生的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引领,引导学生充分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而少量的教师在这一点上做得不够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仅有部分教师会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以上对学生文化意识的要求,还有的教师几乎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部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比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引导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和接受异域文化,没有在承认文化差异性的前提下接受和尊重异域的文化;大部分学生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不同文化的交际中存在交际障碍,甚至在躲避交际,不能自如地进行沟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语言离不开教文化。多年来的外语实践和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们对异域文化的重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将文化教学渗透到教学设计之中,教师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力。但是,从相关的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英语教师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上,没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方法单一,教学设计中文化的成分还不够,效果并不明显。
(三)阅读教学不重启发性与层次性(www.xing528.com)
阅读教学设计不重启发性和层次性,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师对思维品质方面的设计而言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思维品质是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高低被划分为三个水平等级。水平级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难易程度、复杂程度、深度和广度等。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很多方面都会与这个维度相关,如阅读文本的理解、课堂问题的设置、课后作业的布置等。然而,在实际调研和听课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这个方面确实是暴露问题最多的一环。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上,课堂的重心依然是对文本事实性信息的辨识和提取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基于语篇的理解类活动,是比较浅层次的活动,指向学生的低阶思维培养。教师没有设计出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或活动,即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高阶思维的设计明显不足,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没有深度的思维训练,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高阶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
据相关调查,大部分英语教师充分意识到在课堂设计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概念建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注重思维活动的层次性,在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低阶思维逐步发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对主题情景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次探究,问题缺乏针对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深层次训练和课堂互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不够,语言运用的空间也不够,并没有从设计出发,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大部分教师认为,在思维训练中要注重思维训练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但是仍然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仅通过讲授和问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四)阅读教学难见多样性与有效性
阅读教学设计难见多样性与有效性,这一问题是针对教师对学习能力方面的设计而言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能力至关重要。但是,研究者在长期对英语阅读教学课堂的观察中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自己的学习策略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策略得到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积极运用,学习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和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活动,以此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据相关问卷调查,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悉心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大量的学习实践相关;大部分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尤其重要,仅有一小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关注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认为具备良好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听、说、读、写、看等各方面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指导学生形成学习策略方面做得不够好,学生通过学习,并不能充分利用所学,积极拓宽学习渠道,在自主学习中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并未完全形成,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大打折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认知上,教师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也知道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但是在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没有细致地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也不能有效提升其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