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学英语教师存在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了解较少,教学方式多样性不足,教学评价的主体、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英语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参加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这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而教师只有不停地学习和借鉴,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英语教师应该多多寻求机会,积极参加国培、省培等活动,以及由教育部门、各个高校在平时和寒暑假期间举办的教师培训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专家、学者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和培养建议,积极应用于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此外,积极参与培训后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听取和借鉴别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可以积极地寻求别人的帮助,听取其他优秀教师的建议,总结和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等。这些途径都可以加深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的了解,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对于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学习交流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物质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许多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其他相关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了解有限,针对此种情况,对英语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英语教师可以关注一些类似于“英文视听说”这样的微信公众号,上面有很多我国英语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的相关视频,如梅德明教授和王蔷教授等对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解读的相关视频,以及其他优秀的英语教师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视频,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积极进行学习和借鉴。另外,可以关注一些优秀英语教师的名师工作室,里面的前沿理论、名师文稿、备课资源、名师讲坛、试题分享以及资源网站等音视频资料,英语教师都可以进行借鉴和学习。此外,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师之间还可以创建微信群、QQ群以及钉钉群等,利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分享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以及线上交流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加强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三)灵活使用教材,注重因材施教
教材与一般的书籍不同,它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教师在使用教材上课时,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根据课时安排、学生认知水平等,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删减;适当地替换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调整教材中的教学顺序等。
除了灵活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学习需求等进行分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或活动分为三种难度,让班上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分别完成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尽量使班上的所有学生都可以适应教材的难度。这样的因材施教、因需施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许多刚入学的新生,对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并没有明确的认知,教师如果不及时给予引导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整个初中的学习状态。因此,英语教师应尽早关注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例如,从初一新生刚入校就可以了解一些他们在小学时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英语学习上的问题,尽早做出针对性的计划。如果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学习策略的内容或者使用情况不佳,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可以专门利用几节课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和使用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并使用学习策略。
另外,英语教师在开学初期就可以利用几堂课对英语教材、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等做一个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尽早明确目标、制订计划。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制订学习计划,然后让学生以学习互助小组的形式实现计划,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制订学习小组的评价量表,由同组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以此督促每位学生完成学习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生都上台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反思,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调整。
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深入开展自主学习的突破口和主要途径,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起来轻松自如,就会提高学习效果。但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做好预习,了解教学内容
预习的作用毋庸置疑,不仅能促进开展高效课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初中学生而言,在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具体可操作的预习方法,他们完全有能力自主预习。学生通过预习不仅知道本节课要讲的知识,还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已经学会,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去听。这样,带着疑问听课,既帮助学生提高了听课的质量,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明确预习的内容,根据内容布置相关的预习题目;其次,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边看书边做笔记的好习惯,记录自己的困惑或学到的新知识。学生利用预习率先对知识形成初印象,在体验新知识的过程里,就容易比较新旧知识的不同之处,进而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做好复习,及时巩固知识
科学研究发现,知识遗忘呈倒“U”型,往往在最初阶段会迅速遗忘,所以只有及时复习才能有效遏制遗忘。就初中学生而言,随着其知识经验积累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依据这一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识记。孔圣人也教育其弟子要及时复习巩固,这样可加深对知识的重现、再现,并且还会有新的理解。如果新知识没有及时进行课后复习,就如同没学过一样,逐渐消失殆尽。
(五)利用网络教室,拓宽学用渠道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则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开拓了教与学的新渠道,更新了教与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好网络教室和相关资源,并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设备等。例如,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的一些优质资源下载下来,如优秀的教学视频、听力音频以及电影资源等,或者给学生提供一些专门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站,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通过网络教室获取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此外,还可以组织建立自己的英语教学网站,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一些网络课程,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出自己的引导和监督作用,避免有的学生利用网络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反而适得其反。
(六)鼓励学生参与,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是有限的,大多数学生都是通过教材和辅助资料等获取知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对此,教师应尽量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学资源渠道的开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倡导每位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贡献出来,收集在班级教室的后面,学生可以自由借阅、浏览。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墙报,让他们分享不同的故事、谚语以及习俗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分享,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而且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
(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www.xing528.com)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的集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感。研究者库尔特·勒温用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的相互作用,行为是个性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函数,是由这两者决定的。因此,学生的行为都是个性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必须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人们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对学习环境的理解变得多样,不仅仅包括由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色彩、温度、光线、噪音等组成的物理环境,还包括由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认知工具和人类教师等组成的资源支持环境,以及由人际关系、情境会话、情感舆论、学习氛围等组成的情感心理环境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组织学生布置打扫好教室,也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丰富学习资源,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如此才能塑造好的学习性格。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基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舒服和轻松,更加愿意主动去参与学习。而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包括积极的课堂评价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说,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或者完成教学任务后,无论对与错,教师都能够给予赞扬、鼓励的话语,而不是责备、嘲讽的话语,那么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想学好的,再调皮、再低分的学生也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也会渴望高分奇迹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而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尽自己所能,让所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从师生共同点来看,他们至少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除了高分这一共同目标之外,师生还有一个心灵共通点,那就是情。师生情让师生之间亦师亦友,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总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这是培养感情的基础,而在课后,如果教师可以更加关心学生,学生就仿佛获得无穷力量,力争上游。例如,在新认识一个班级时,如果教师能以最短时间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且逐渐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对学生而言无形就是一种鼓舞,学生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关注。如果在考试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其进行谈话,会让学生对教师建立起学习情感,因为对教师的喜欢及不愿让其失望,很多学生会为此努力。
(八)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在英语课堂上,许多教师还是采用自己讲、学生听和记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学了。对此,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适当的教学方法去传授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前一天晚自习的时间将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点和语法点等整理成材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在课堂上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对于学生普遍都会的问题可以不讲或者略讲,对于学生觉得困难的部分着重、详细地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一部分课堂时间,还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前把学习任务分配下去,让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讨论,第二天课堂上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更多。
1.游戏化教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都是要学习,何不以学习为乐呢?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初中的学生仍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如何抓住学生的目光,引起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关键概念为主线,设计具有游戏要素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简单来说,游戏化学习就是使游戏融入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促进课堂转型。对于学生而言,在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情绪体验是积极主动的;对于教师而言,要确保学习的内容是与正向情绪相关联的,如若不是,可能阻碍学生记忆与学习。在游戏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奖赏的方式来调控自己的学习与进步,但不能过多关注这些外在的激励形式,更多的是着眼于对于学习本身的兴趣和内部动机。那么,如何进行游戏化学习的情境设计呢?教师需要遵从以下三个要点:第一,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游戏学习的概念框架。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要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习内容的本身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游戏学习情境。第二,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游戏中的角色与任务。游戏本身也是一种问题解决型任务。在玩游戏过程中,学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都需要教师提前设计好。第三,游戏情境最终要转化为课堂实体场景和物理环境。
2.生活化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因为它的本质是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更愿意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占据学校生活的主导地位,更多的是习惯和规范的养成。另外,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枯燥的,因此要抓住学生的眼球,还是要回归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将现实生活与课堂上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巧妙地设计导入。巧妙地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设计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这堂课感兴趣;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处处存在知识,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主动探索。其次,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难度,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才能因材施教。同时,也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最后,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有较强的趣味性。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趣的。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殊性,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要想真正地使书本知识活起来,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要有所选择,使其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
(九)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
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单一方面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全面地审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以及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以便及时改正;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的升温,使其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然后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虽然可以评价学生在校的情况,但对于学生在家的情况却是不甚了解的,而家长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信息,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和公平。
另外,评价内容和方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教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是有失公允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学生全部的表现,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对于评价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制作英语学习效果自评表、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评比表等方式,来记录、了解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教学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使教学评价的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有利于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学评价能够更加激励学生,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十)指导学生突破意志障碍,帮助学生坚持自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可见,意志在成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主导行动,在过程中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过程。在心理学领域普遍认为,意志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持性。
初中三年,求学路漫长而艰辛,仿佛一场修行在考验着学生的意志,也培养着学生自律的学习态度。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确立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能承受过程中的失败,百折不挠,继续向前。正如宋代文人苏轼也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志坚定的学生往往能够清楚地认识目标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但也有部分学生意志薄弱,学习时常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所以,我们需要指导学生突破意志屏障,鼓励学生养成高度自律的习惯。
教师可以陪伴学生制订并完成目标,让坚持看到成效。要想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力,就要让学生看到意志力能带给我们的成效。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很多人在坚持的途中难免会泄气,不能走到最后。因此,教师要指导并陪伴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明确“我现在的学习水平”和“我将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以及“我如何达到”三个问题,这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谋而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支持、组织与促进学生学习,为他们的发展搭桥铺路。其次,教师要利用合适的契机来分享学习目标,比如一学期开始时,每次月考结束时等。教师可以将过于抽象的目标内容以图表等形式简洁、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即学习目标的可视化。最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可以分为每日目标、每周目标、每月目标、年度目标。同时,我们需要让目标随时随处可见,让学生对照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不断反思并寻找差距,以激励学生走向成功。例如,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直观展示于黑板上方、课桌上或书本中,也可以将范例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置于教室墙壁上,随时随地强化学生对优秀范例的认识,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