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藏器《本草拾遗》[1]记载:“治疮痛化脓,年久不愈,用普洱茶隔夜腐后敷洗患处,神效。”“治体形肥胖,油蒙心包络而至怔,普茶去油腻,下之三虫,久服轻身延年。”(唐,739年)
赵佶《圣济总录》记载:“须霍乱烦闷,用普茶一钱煎水,调干姜末一钱,服之即愈。”(宋,1117年)
朱橚《普济方》记载:“治大便下血,脐腹作痛,里急重症及酒毒,用普茶半斤碾末,百药煎五个,共碾细末。每服二钱匙,米汤引下,日二服。”(明,1406年)
兰茂《滇南本草》记载:“滇中茶叶,主治下气消食,去痰除热,解烦渴,并解大头瘟。”(明,1436年)
谢肇淛《滇略》记载:“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明,1621年)
方以智《物理小识》记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明,1643年)
张璐《木经逢原》记载:“产滇南者曰普洱茶,则兼消食止痢之功。”(清,1695年)
张泓《滇南新语》记载:“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怯热疾。”(清,约1755年)
张庆长《黎岐纪闻》记载:“黎茶粗而韶,饥秘消积食,去胀满,陈者尤佳。大抵味近普洱茶而功用亦同之。”(清,约1755年)(www.xing528.com)
王昶《滇行目录》记载:“普洱茶味沉刻,可疗疾。”(清,1768年)
吴大勋《滇南闻见录》记载:“普洱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清,1782年)
阮福《普洱茶记》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消食散寒解毒。”(清,1826年)
鲍相墩《验方新篇》记载:“治伤风,头痛、鼻塞,普茶三钱,葱白三茎,煎汤热服,盖被卧,出热汗愈。”(清,1846年)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普洱产者,味重力峻,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清,1861年)
陈宗海《普洱府志》(光绪)卷之十九记载:“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温,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清,1900年)
柴萼《梵天卢丛录》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篛成团裹,价等兼金。”(民国,1925年)
以上是历代文献对普洱茶功效的记载,从清热解毒、消食去胀、祛瘀化痰、利肠通便、祛风解表、明目清心等方面阐述了普洱茶的药效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