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安排饮茶时间
作为一种传统饮料,饮茶的时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饮用。但是,饮茶的利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茶时间的掌握,从科学、保健的角度来看,合理安排饮茶时间非常重要。
一般空腹时应少饮茶特别是浓茶。因为茶汤在空腹状态时吸收率高,容易引起头晕、心悸、手脚无力、胃部不适等“醉茶”现象,一旦发现“醉茶”,可以吃点甜点、水果或喝点糖水等加以缓解。饭前、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不宜大量饮茶,其一,茶水会稀释胃液、妨碍消化,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其二,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容易跟食物中的蛋白质、铁元素等发生反应,使其难以被肠胃吸收,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长此以往,可能诱发贫血,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要同时饮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利尿的作用。临睡不宜饮茶,一是大脑太兴奋使人难以入眠;二是茶水摄入过多,加上咖啡因的作用造成夜间多尿,影响睡眠质量。
酒后不宜饮茶特别是浓茶,酒后饮茶因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会使来不及分解的乙醇或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如乙醛等过早进入肾脏,对肾脏刺激较大。同时,因茶与酒精均具有兴奋作用,两者共同作用加强了对心脏的刺激,特别是心脏病患者酒后喝茶的危害更大。
茶叶具有解烟毒的作用,在吸烟的同时,若能喝上点茶将降低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
很多人喜欢用茶水服药或在服药后短时间内饮茶,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不宜用茶水服药,特别是一些含铁剂(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橼酸铁胺等)、含铝剂(如氢氧化铝等)、酶制剂(如乳酶生等),这些药会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某些中药如麻黄、黄连、洋地黄等一般也不宜与茶水混饮。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此,镇静、催眠、镇咳类药物不宜与茶水同时服用,避免影响药效。一般认为,服药后2小时内不宜饮茶。某些维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利尿剂、降血脂、降血糖、升白类药物可以用茶水送服,茶叶中的儿茶素有助于维生素C的吸收,咖啡因具有兴奋、利尿的作用,茶多酚、茶多糖具良好的降血脂、血糖作用,在服用此类药物时,茶叶具有增效作用。
2)在适宜的茶水温度下饮茶
科学、合理地饮茶要求我们避免饮用过烫的茶水。烫饮,第一,因茶叶冲泡的时间较短,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并没有充分的溶出,影响茶汤的品尝及营养价值。第二,过高的温度会刺激食道咽喉黏膜,长此以往可能会促使细胞突变,导致口腔、食道肿瘤的发生。适合饮用的茶汤温度是当我们手摸杯壁不再感到烫手时即可。当然对于某些喜欢喝凉茶的人来说,如果你的脾胃强健,那么喝凉茶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的脾胃虚寒,那么建议你还是尽量喝热茶。
3)特殊人群的合理饮茶
饮茶有益健康,但是对于一些身体条件特殊或者是患有某些疾病的人,饮茶时需特别注意。
神经衰弱或失眠者,因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兴奋神经系统、利尿作用,会使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再加上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使人得不到休息,故不宜饮茶尤其是浓茶,特别是不能在临睡前饮茶。
茶叶中的多酚类、咖啡因等物质对肠胃有较大的刺激性。中医认为,茶性偏寒,一般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饮茶特别是茶多酚含量相对较多且相对寒凉的绿茶,更不能喝浓茶,可适当喝相对温性的红茶、普洱熟茶等,但茶汤不宜过浓,宜热饮不宜冷饮。茶叶中的咖啡因能抑制胃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促进胃酸的分泌,影响溃疡面的愈合甚至穿孔,从而加重病情,因此,胃溃疡患者宜少饮茶特别是浓茶。茶叶中的多酚类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消化、加重便秘,故便秘者不宜饮茶,但腹泻者饮茶有一定的止泻效果。此外,慢性胃炎患者也不宜多饮茶,但是少量饮用淡茶、加乳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黏膜的保护,还可以阻断体内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病变。
女性在几个时期饮茶时应特别注意:第一,月经期。女性月经期间经血会带走部分铁质,如果此时大量饮茶特别是浓茶,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将会妨碍肠黏膜对铁质的吸收利用,并在消化道中与食物中的铁离子结合形成沉淀,不利于血气恢复。茶叶的咖啡因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月经期间大量饮茶,特别是浓茶将使基础代谢增强可能诱发或加重经期综合征,引起痛经、经血过多、经期延长等现象。经期前后,女性的性情可能比较烦躁,可少量饮用花茶以起到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第二,孕期。妇女在孕期不宜饮茶,茶叶中的咖啡因会造成孕妇心跳、排尿加快,加重心、肾的负担,同时,引起孕妇失眠。咖啡因也可能被胎儿吸收,对胎儿的发育不利。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孕妇饮茶特别是浓茶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母体营养不良。第三,哺乳期。女性在哺乳期忌大量饮茶特别是浓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产生收敛和抑制乳腺分泌的作用,造成乳汁不足,同时,茶叶中的咖啡因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后,会引起婴儿过度兴奋或使肠发生痉挛,影响婴儿健康。第四,更年期。女性在更年期不应过量饮茶,否则会加重女性更年期头晕乏力、心动过速、感情冲动、睡眠不足、内分泌紊乱等症状。(www.xing528.com)
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糖尿病患者适宜饮用原料稍粗老的茶叶(茶多糖含量较高),饮茶量可稍多些,以利于控制血糖、缓解口干口渴症状。
高血脂患者宜坚持适量地饮茶,以利于降低血脂、胆固醇。心动过速的冠心病患者或肾功能减退的病人宜少饮茶、饮淡茶或不饮茶,以免加重心肾负担。心动过缓的冠心病患者或高血压初期的患者可适量饮用茶水,如喝些高档绿茶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增加毛细血管弹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忌过量饮茶,茶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等会增加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引起脑血管收缩、供血不足、血流速缓慢,促使脑血栓发生。
缺钙、骨折、骨质疏松患者不宜多饮茶,特别是浓茶。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生物碱(如咖啡因等)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并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吸收少流失多,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痛风病患者因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加重病情,故不宜饮茶特别是泡得过久的茶。
正在发烧的病人可适当饮用淡茶水,但不宜饮用浓茶,茶叶中的生物碱有提高体温的作用,会加重发热症状,同时因咖啡因的利尿作用还会降低解热药的功效。
身体肥胖或食用较多肉食的人适宜饮用乌龙茶、沱茶、普洱熟茶等。
喜食泡菜和腌腊肉制品者应多饮茶,特别要多饮儿茶素类物质含量较高的高级绿茶,以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抑制致癌物的形成。
儿童可适当饮用淡茶,忌饮浓茶。儿童饮些淡茶,可以补充部分维生素及钾、锌等矿物质营养成分,帮助消化。儿童饮茶、用茶水漱口还可以预防龋齿。但儿童忌饮浓茶,大量的茶多酚将妨碍人体对铁的吸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老年人要适时、适量、饮好茶。老年人的吸收功能、代谢机能衰退,粗老茶叶中氟、钙、镁等矿物质含量较高,过量饮用会影响骨代谢。老年人晚间、睡前尤其不能多饮茶、饮浓茶,以免兴奋神经,增加排尿量,影响睡眠。
4)不宜饮用的茶叶
霉变茶、烟焦茶不宜饮用,霉变的茶叶因含有大量的有害菌,容易引起人体腹痛、腹泻、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将影响到某些脏器。烟焦茶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在身体中积累易引起细胞突变,有致癌的危险性。
隔夜茶不宜饮用,茶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易滋生腐败微生物,使茶汤发馊变质。同时,茶多酚、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易氧化,造成营养价值降低。
久泡的茶不宜饮用,茶叶浸泡过久,茶叶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等)就会浸出,将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