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唐 波
随着时间沙漏的倾泻,一转眼,我来到市特校已有三年。三年的时间足以让挂着鼻涕眼泪入学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足以让一个散漫舞蹈队团结进步初成规模,也足以让我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一位专业的特校教师。
尤记得刚来工作时我被安排在学校文艺组,恰逢元旦来临,学校要求我排练一个节目作为学生期末的汇报演出。初来乍到的我想法很直接——排练节目还不简单,找接受程度最好的学生很快就可以练好了。然而真正实施起来,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天真得要命。刚参加工作,我完全不熟悉学生情况,怎么找?去哪里找?就在我为选人愁眉不展时,偶然一次接送学生看到生活老师在宿舍趁着闲暇时间带着学生跳广场舞,那些孩子虽然动作稚嫩,但认真无比,就连课堂上最不听话的小胖也跟着节奏晃动胖乎乎的手臂。看到这样欢乐的场景,我心中灵感突至,何不找这群可爱的孩子试试呢?
在生活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舞蹈队成员初步确定。然而,当真把学生组织起来一起排练时问题又来了。我的初步计划是,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学生的特点排练一个相对简单的健美操节目,可集体健美操最大的亮点是整体划一,这对特殊学生来说要求实在太高。一方面,他们的反应速度比我预想的总要慢三四拍,节奏快的时候,他们会为跟上节奏下意识地省去一些动作,或者胡乱晃一下带过,看起来完全就是对我要求的动作的再次改编;另一方面,即使放慢节奏一步步来,他们也很难达到动作整齐的要求。
在无数次思考和翻看各种少儿文艺表演资料后,我最终决定把节目内容改成京剧表演,既能表现国粹,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发挥,有一定自由度。简化了动作,放慢了节拍,配合上他们可爱的表现,节目终于达到了我所期待的效果。当他们穿上服装、站在舞台上颇有士气亮相,走起云步、磋步来像模像样地顿停,捋起胡须来做出随着“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而飞扬的表情,我就知道,我入职以来的第一次节目成功了。
随着我在特校工作时间的延长,对特校了解越深入反而越觉得自己知识技能的捉襟见肘。我时常想,我目前上课的方式真的适合他们吗?一次课堂上学生的躁动,让我不得不将这些思考化成了实际行动。那是一节普通的唱游律动课,课上教学生唱《小燕子》,歌曲才进行了第二遍,小源就一副兴趣不高的样子摊在椅子上,没等我问为什么不学,他已经撇着嘴说:“老师,我不想唱《小燕子》。”“你会唱?”“不会。”“那为什么不愿意学。”“一点都不好玩。”“下课再说。”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等到下课,就和同桌开始嘻嘻哈哈地玩耍。课堂上我几次制止,课下我却不得不考虑,他说得一点也没错,“好玩”才是他们喜欢的课堂。(www.xing528.com)
唐波老师(左一)与参赛学生合影
在和陈琪芬老师聊起我的困惑时,她的一句话让我受益颇深。她说,课堂想要不失秩序,就得不失趣。学生情绪不稳定,行为问题多,个体差异大,都不是一节课不成功的原因。不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你的课堂不够有趣。这条建议,让我试着把自己的课变得更加多样。唱游律动课,一定要唱吗?何不让学生在唱游律动的课堂上走动起来,扮演角色,唱唱跳跳,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一首《小燕子》呢?即使那些动作在成人看起来稚嫩可笑,甚至不可理解,但他们确实用自己的方式更快地记住了歌曲的内容,也学会了跟唱。唱到“这里的春天更美丽”时,孩子们比着花开的动作,让我又一次听见了不断努力后花开的声音。
到重庆师范大学培训的时候,周巧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样是一节唱游律动课,她的课堂表现形式丰富得让人惊喜。她的课堂设计以音乐为主线,配合教具以及各种肢体动作,寓教于乐,无形中向我诠释了什么叫“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隐约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又将被推开新的一扇窗。培训结束后,我开始尝试让课堂更加多变,努力让他们在玩耍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每一句“唐老师,你什么时候上课”、“唐老师,我好想你啊”都是对我鼓舞和肯定。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特教这个岗位上,学生点滴的进步,对我来说都像是涌泉的回馈。对我来说,学生能表达自我,能自理自立,能爱人爱物,能养成美好的品格,都能称之为桃李花开。而这一切,都需要我继续专注于我的事业,跟着他们缓慢但坚定的脚步一起成长,一起见证桃李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