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覃薇薇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重读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摘抄的一句话。也许是当了老师的缘故,再次看到这句话时居然会心生无数感慨。
还记得投身特教工作的第一年,我参加了市里的新教师培训。在课堂上,培训老师一开始就问道:“你觉得做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同事脱口而出:“爱,对学生全方位的爱。”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并无很深的触动。时至今日,再看到这句话、想起这一幕时,便觉得那是多么平凡而深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漫长过程需耐心等待,更何况是培育一个孩子。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等待。等待就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深沉的爱,等待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在课堂上,等待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时不厉声呵斥,不急于宣传灌输。初上讲台,特教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点名回答问题时,如果孩子的答案不在自己预想的范围,我们会紧张得不知所措,更有甚者,会自己着急地将答案宣布。这种现象,在新教师的课堂上很常见。初上讲台的我也往往会有这样的窘迫。如果是简单问题,孩子回答不对,我会容易生气,毫不委婉地批评他;如果是很难的题目,孩子答错了,我会着急,迫不及待地公布结论。长期下来,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没有培养好,我也成了不讨人喜欢的老师。
在一次语文课上,偶然的机会让我品尝到了喜悦。一个孩子回答问题不对,也许是心情好的缘故,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严厉地批评他,而是微笑地说了一句:“看来我给的时间太少了,你先坐下来想一想。”我看到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后来的语文课上,他听得很认真,有时候简单的问题也会主动举手。我开始表扬他,并在私下里问他改变的原因,他说看到我批评同学,一开始很害怕举手,但他回答问题的时候,我的改变让他也发生了改变。
等待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特殊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改正错误,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反复。一般人认为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一个月左右的坚持,而改正错误再养成好习惯就要更长时间的坚持。在我工作的前两年,我带的是轻度智障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孩子的书写经常困扰我。有些孩子,描红本的书写总是歪歪扭扭。我会让他们把作业拿回去描红。刚开始,他们的描红作业做得很认真,渐渐地,描红也写不好。我很苦恼,便非常生气地批评他们。结果有个孩子小声地说:“老师,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我不会写噢。”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也需要重复练习的时间,需要改变的时间。特殊孩子在作业中会有一些倒退的现象,如果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等待,那么面对孩子的错误,也许就不会那么急躁。特教老师要接受这一过程中的反复,不急不躁,要相信只要有时间,人人都能进步。(www.xing528.com)
覃微微老师(左)和她的学生
等待就是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记得在《青年文摘》上读过《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一文,文中的朋友因缺乏等待的耐心差点错过了一株奇异的兰花。是的,我们谁没有错过自己人生中的几株腊兰呢?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予它们开花结果证明它们自己价值的时间,使许多原本珍奇的“腊兰”与我们失之交臂。在课堂上,孩子沉默时,老师应多给他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一些鼓励的目光。正如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要给每一个人以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收获更多“腊兰”。
总之,等待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欣赏他们,不随意否定任何一个学生。要做到这些,根源在于特教老师对这份职业的深沉的爱。“让孩子自由开花,让我们懂得欣赏”,我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博客的签名档中,以激励自己。
工作前两年,我们班有一半孩子来自儿童福利院,他们平时缺少大人的积极关注,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我利用课余时间陪他们打篮球、骑自行车,鼓励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负面的情绪在课外活动中得到释放或转移。作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老师,我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他们开心的时候是怎么表达,不开心的时候又是如何宣泄。找到他们发脾气的根源,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改正不良习惯,受到大家的喜爱。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当老师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能够被教会的、是最棒的,孩子就一定能朝老师期许的方向发展。
爱是流淌在教育之池的水,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离开爱心,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让我们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接纳孩子,让我们怀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以“教唯以爱,学唯以笃”的思想公正地对待和欣赏每一位孩子。爱是一种等待,等待也是一种爱,就让我们用一生等待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