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强老师蹲在地上,为学生示范系鞋带的动作,系上,打一个蝴蝶结,然后解开,再系上,一遍又一遍。
“老师,我知道怎么系了。”9岁的自闭症儿童小志将鞋带打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结,抬头看着老师。“真棒!”马晓强对小志竖起大拇指,欣慰地笑了。
别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系鞋带动作,马晓强往往要花上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才能教会他们。
“做这样的事不难,难的是坚持。”马晓强说。这位24岁的阳光男孩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到市特校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成为班上最受欢迎的“孩子王”。下课的时候,他经常会和男生们一起去打篮球。他说:“看着班上的孩子会系鞋带了,会拍球了,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越来越多像马晓强这样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教师加入到特教园丁的队伍,市特校的教师从1989年的12名已经扩展到今天的100多名,平均年龄32岁。
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都是伤残儿童,存在智力、听力、视力等障碍。普通学校的教师会以“学生的成绩”论英雄,但是,对特殊学校的教师来说,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与发展,才是每个教师的核心任务。(www.xing528.com)
在这里,师德并不是一个高深的概念,在每个老师的身上,都镌刻着爱、包容与坚持这些“师德”的印记。
四年前,王芝兰老师从湖南一所普通学校调过来任教,面对一群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的孩子,她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孩子与以前自己执教的孩子大不相同,必须采用特殊的、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加上不厌其烦的耐心和爱心,才能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年来,孩子们对王芝兰老师渐渐从抵触转向依恋。
王芝兰说:“一开始,他们摔烂了我两副眼镜,后来渐渐愿意跟我去上厕所,现在孩子们要上厕所,已经基本学会跟我报告。”生活自理是特殊教育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市特校校长汤剑文告诉记者,针对特殊孩子身心特点的差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为每个学生都制定了一套教学计划,每个学生都有教师跟进,每学期有计划,每天有支持,每周有评估,每月有反馈。“对于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学校拿着试卷考分没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看来,学校应该以生为本,照顾每个学生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