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料来源上看,《淮阴侯列传》的主体由市面流行的成文作品构成,但也兼及官方档案与实地采风,可以算是运用了或涉及到了司马迁全部的资料来源采集手段。按说这样最为扎实的资料来源应该使《淮阴侯列传》成为最可信的历史篇章,但因为市面流行的东西是以假货为主,所以这个本该最可信的历史篇章成了伪史泛滥的篇章,并因其假而左右了历史的研判。这样的结果让后人哭笑不得。当然,史料并非菜九说假就是假,但经过菜九的这一番努力,即便想认史料为真者,恐怕也得掂量掂量。只是无论菜九如何用功,也会因为资料的缺乏不可能揭示真相。但菜九以为,揭露剥离假相或者是求得真相的第一步。
最近看《随笔》杂志有引用福柯谈史,道是:“历史的每一次诉说都伴随着缺失的发生。”“世界历史的巨著无可否认地伴有著作的缺失,这种缺失每时每刻都在重演,以其不可避免的空洞贯穿历史。”(参见2015年第5期张大威《记忆魅影》,网络查找这段话,又有若干版本,但大致意思如此。)确实,历史在形成的过程中也同步消亡着,因为大量发生过的事情没有被记录在案,造成了很多历史的缺失。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笔者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看了曾侯乙墓藏,令人叹为观止,估计曾国在当时的人口规模及生产力均处于一个相当高大的程度。但这个国家居然在历史记录中没有只言片语,属于彻底消失者。而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录,又会出现被掺假的可能性,韩信事迹就属于被严重掺假了的史料。韩信事迹属于一个人的时代专项记录,如果此记录充满荒诞,那么如何证伪也自然成为一项功课,做好功课,即成功德。以中国人的不认真而言,即使用功被全面认同接受,而要将其织入历史叙述,将原有不合理的部分置换出来,恐怕是一个遥不可及、不敢奢望的事。那么,就让这种功课作为话语池里的泥鳅,让它在历史叙述的话语池里可着劲地搅动吧,搅动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