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阴侯列传:楚汉和约的未载之事

淮阴侯列传:楚汉和约的未载之事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汉约和及汉之毁约,《淮阴侯列传》没有记载,而这一史实正是后续事件的重要内涵,而且楚汉和约内容应该与韩信有关,这就是鸿沟划分牵涉到韩信。《项羽本纪》称: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实际情况可能是,楚一方提出约和的请求,汉提供了和约的内容。这种收回东部军队也是有两种含义,一是遵守协议之举,另一个是收拢军队以便与楚决战。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淮阴侯列传:楚汉和约的未载之事

楚汉约和及汉之毁约,《淮阴列传》没有记载,而这一史实正是后续事件的重要内涵,而且楚汉和约内容应该与韩信有关,这就是鸿沟划分牵涉到韩信。《项羽本纪》称: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虽然文字记录上看似此约的内容是项羽提出的,但“项王许之”的字眼又提示此约内容应该是汉方面提出的,而为楚方接受。实际情况可能是,楚一方提出约和的请求,汉提供了和约的内容。因为龙且覆灭,楚的战争储备能力耗竭殆尽,所以约和的需求强烈。汉在军事上已取得压倒性优势,并对楚军形成了战略包抄之势,楚军只在荥阳一线对汉保持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汉为什么要接受楚的约和提议,并主动提供和约内容?那是因为刘太公等汉王家眷在楚军中,所以汉也愿意以约和来解救人质,而提出对楚有利的和约有利于解救人质。于是才有了从内容上来看汉应该较为吃亏的和约。因为汉在鸿沟以东的势力不小,换言之,汉在鸿沟以东有较大较多的占领区,楚都彭城都被汉军攻占了,这些占领区应该包括齐在内。那么,约定会不会牵涉到齐呢?有涉及与不涉及两种选项。齐属于汉阵营理当涉及,但齐又是独立之国,可以不涉及。如果齐再划给楚,汉吃亏就更大了,估计汉很可能以齐为另一国为由使和约不涉及齐,以保持齐的固有形态,则韩信不受牵连。但齐与楚亦是敌国,如果不涉及,项羽估计不会答应,所以可能还是会涉及。此事的演变是这样的:日后韩信会于陈像是和约的内容,而曹参留在齐地又像是汉在与楚玩手段,这里面的问题太复杂了。从地图上看,鸿沟是由北向南的一条垂直线,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位于古代荥阳成皋一带,今河南省郑州荥阳。

鸿沟位置示意图(摘自杨宽《战国史》)

如果执行此协议,在楚、即鸿沟东面之汉军应当退回鸿沟以西,对汉来说,吃亏太大。汉会老老实实遵守吗?根据日后的形势演变,显然汉没有打算遵守。但估计汉也做了遵守与不遵守的两手打算。遵守的根据就是灌婴“与汉王会颐乡”。颐乡,《集解》以为在苦县,《地图册》同,在今河南鹿邑东。这是被记录到的,没有记录到的估计还有。这种收回东部军队也是有两种含义,一是遵守协议之举,另一个是收拢军队以便与楚决战。那么汉回收东部军队会不会牵涉到齐呢?如果韩信的齐也要从东部撤出来,感觉行不通啊,操作起来很困难啊。但没有记录到的韩信向西部移动的迹象也确实是存在的,因为《曹相国世家》记录到“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是不是也在假遵守协议之名而行集聚兵力之实,这种可能性相当大呢。所以这个从来没有得到解读的和约,里面的内涵大的很啊。根据楚的迅速溃败,估计汉在与楚约和的同时,已着手对楚之战略后方做统战工作了。日后的陈公利几之叛与淮南之叛,应该是这些工作的成果。

二本纪称张良、陈平怂恿汉王背约,汉军开始对退却的楚军发动攻击,但遭到惨败。张、陈之举只记载在《项羽本纪》中:“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饥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实际情况可能复杂得多。因为缔约毁约的转换会在部队中产生混乱,一个军队从战争状态转向和平状态,突然再转回战斗状态,过程会非常混乱。所以,《项羽本纪》的“军皆呼万岁”,可能记录到的只是楚军方面,至于《高祖本纪》也记了“军中皆呼万岁”,可能是司马迁整齐故事的手法。实际上,汉军可能不仅没有放松战备,还在私下里加紧做瓦解楚军阵线的工作,而且这种工作并非于此时才开始,只是在此期间加强了。日后的陈公利几之叛及淮南九江楚军将领之叛,皆属此类。所以史料所说张良、陈平向汉王献计的情况可能不准确,此前的统战工作都是为了最后灭楚作准备的。张、陈二人如果确实有献计的话,其计策可能不是鼓动汉王追击,而是做出退兵的假象。而且汉军并没有因毁约而立即遭到惨败,正相反,汉军在陈下取得了一场大胜。《樊郦滕灌列传》记:樊哙“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灌婴“从击项籍军于陈下,破之”。《傅靳蒯成列传》记:靳歙“还击项籍陈下,破之”。这些记录表明,汉在陈的胜利是确凿无疑的大胜。二本纪将楚败记为胜,可能是要与项羽百战百胜的形象保持一致,但这不是事实。(www.xing528.com)

附 楚汉约和相关史料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饥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项羽本纪》。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高祖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