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信策划齐军对楚的进攻

韩信策划齐军对楚的进攻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淮阴侯列传》并没有交代韩信从齐方向对楚的进攻,较不好解。虽然各记载中刘邦立韩信为齐王的目的是安齐地,但在齐汉军数量已非常多,而齐地的战事趋于平静,立韩信为王的用意还应该是让他对楚后方进行袭扰。虽然韩信对楚作战的事迹与部署完全不能从史料中反映出来,但来自韩信方面的压力肯定存在,难怪项羽要派武涉前去说韩信采取中立立场,对楚汉两不相帮,及被韩信拒绝后,楚的失败就不可挽回了。

韩信策划齐军对楚的进攻

淮阴列传》称,汉立韩信为齐王后即令其击楚。但《淮阴侯列传》并没有交代韩信从齐方向对楚的进攻,较不好解。虽然各记载中刘邦立韩信为齐王的目的是安齐地,但在齐汉军数量已非常多,而齐地的战事趋于平静,立韩信为王的用意还应该是让他对楚后方进行袭扰。关于汉在齐武装的击楚战况,《高祖本纪》只是笼统说:“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而汉击楚的较为详细的情况主要记载在《樊郦滕灌列传》的灌婴部分中:

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灌)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转南破薛郡长。身虏骑将一人。攻博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淮北,击破项声、郯公下邳,斩薛公,下下邳。

记载虽然少,楚之后路被抄,老巢被占,其窘困已显而易见。由于汉成功开辟了以齐为基地的攻楚战线,也由于楚在齐丧失了大量精锐,楚强汉弱的情况一举得到改观。有关汉灭齐后的形势,古人有相当精彩的评论。《史记会注考证》引清人全祖望曰:“鸿沟之约,因项王兵少食尽,韩信又进兵击之。项羽之兵少,由龙且二十万众之败;而食尽,则以彭越绝其粮道;皆有可考。韩信进兵,独不详其始末。盖项羽与汉争于荥阳、敖仓之间,虽兵少食尽,尚可支持。而韩信已王齐,故自淮北捣其国都。观《灌婴传》,则其兵攻彭城,又越彭城而南,直渡广陵,纵横蹂,项王安得不议和乎。”清人郭嵩焘曰:“是时彭城已失,梁、楚之地皆不能为羽有,所谓鸿沟为界者,将以何为界也?当时必约还给西楚地,项羽所以解而东归,亦自度其力足以收取彭城与汉相持也。陆贾之说项王径以太公为请;侯公必多为长短之说以明得失之数,重以盟誓要约,项羽为所诱惑,急归其父母妻子,高祖所以匿不肯见者,诚有所讳也。史公著其事于《项羽本纪》,而《高祖本纪》载鸿沟分界事,竟若出自项羽之意者,盖亦为高祖讳耳。”又曰:“是时韩信已破龙且军,灌婴由淮北趋广陵,彭城根本之地,孤危已甚。项羽急欲东归,故因侯公之说遽还汉王父母妻子,亦阻于势使然也。”又曰:“《灌婴传》:从韩信攻龙且。齐地已定,韩信自立为齐王,使婴别将攻楚将公杲于鲁北。渡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下下邳,击破楚骑于平阳,遂降彭城。”“项羽东归而兵才(力)骤弱者,以彭城失,根本已亡,人心涣散,无可自支之势也。史公于此等紧要关键,竟无一语及之,而分著之列传,以待后人之推求。”可以肯定,齐灭之后,楚汉相持的局面一下子就变得对楚不利,而灭齐的意义也就此显露出来了。(www.xing528.com)

但需要指出的是,从事上述军事行动的灌婴并不完全听命于韩信,其听命于刘邦的成分更大,理由在于其击楚之后,就去与刘邦会合了。这显然不是韩信要他去的,也意味着此前的军事行动是在刘邦指示下进行的,完成之后就向刘邦覆命,而不是向韩信覆命,这是当时的惯例。仍据《樊郦滕灌列传》,前述事迹后,灌婴又“击破楚骑于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萧、相,攻苦、谯。复得亚将周兰。与汉王会颐乡”。攻占彭城与汉灭龙且是否为一战,不详。据推算,应该是一战,又是会战式的作战,因为项佗即项它,正是龙且所在的那一支楚军的统帅,而项它日后也成为汉功臣,那一战应该有项它主动投降的成分,否则一个俘虏又怎么会成为功臣。此次俘虏的楚将周兰,此前已在破龙且一役中被灌婴本人亲自抓获,估计让其逃脱了,并回到楚军中继续担任重要职位,至此又一次被抓获。而且灌婴率部“与汉王会颐乡”又像是楚汉和约的内容。楚汉以鸿沟为界,则汉在划界以东的军队应当西撤,灌婴的行动正好符合这种情况。司马迁将秦楚之际设月表,是其间发生的事头绪特别多,但即使是这样,头绪还是理不清楚,韩信在齐有什么动作,灌婴一连串的军事行动应该系于哪个月,后人完全不得要领。因为灌婴与刘邦的特殊关系,所以真不能将这一连串行动的功劳划到韩信名下。虽然韩信对楚作战的事迹与部署完全不能从史料中反映出来,但来自韩信方面的压力肯定存在,难怪项羽要派武涉前去说韩信采取中立立场,对楚汉两不相帮,及被韩信拒绝后,楚的失败就不可挽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