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范阳辩士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渡河。齐已听郦生。即留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齐历下军,遂至临葘。齐王田广以郦生卖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请救。
韩信破齐一事,应该是菜九对韩信事迹怀疑的起点。让菜九起疑的原因是,既然刘邦已抽调走韩信的精锐,韩信又拿什么击齐呢?难道齐是豆腐做的?所以,尽管各种史料记载都说是韩信受蒯通鼓动击齐,但还真难令人信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追究了一下,果然发现其中的猫腻。还是十多年前的一番考察,形成了《汉灭齐战役考释》一文,指出灭齐是当时战局发展的需要,是汉集团深谋远虑的结果,其根据就是击齐汉军并非只有韩信一支。据《功臣表》,陈武军(击齐历下军田既),蔡寅军(以魏太仆三年初从。以车骑都尉破龙且及彭城),丁复军(属悼武王杀龙且彭城),王周军(以都尉破田横、龙且),陈涓军(以丞相定齐地),冷耳军(以客从起沛,用兵从击破齐田解军),不属于韩信统领,其中丁复与陈武的地位特别高,尤其是前者明言是吕泽之部下,估计规模非常大。汉以如此之规模击齐,显然并非如《淮阴侯列传》所说,仅让韩信以被劫去精华的残部击齐。是否可以这样说,正是因韩信以外另有汉军大量介入齐地,才造成齐的迅速崩溃。郦生说齐是奉了汉王之命,到了包括韩信在内的汉军大举发动攻齐时,汉军从数个方向攻入齐境,显然不是郦生所能左右,也不是郦生或者韩信可以叫停的。已约和而后击之,都是当时刘项的惯用故伎。击齐一役,纵然如史料所说,也不过是为刘邦的作战风格又增添一个实例而已,与韩信何干?实际情况大概是,游说归游说,进攻归进攻,各干各的。郦生不知道韩信等准备或者正在进攻,韩信等进攻者也不知道郦生游说。所以,韩信不可能听说郦生说和了齐就停下来不进攻,也就不会发生所谓的蒯通劝说之事,实际上也没有发生。因此,菜九以为列传所说韩信欲止,受蒯通鼓动而攻齐之说,整个为误记。郦生的横死,不能归咎于韩信的贪功击齐。《汉灭齐战役考释》的用力方向大致不错,但没有穷尽问题,是一个缺陷,现借此机会补掉这个缺陷。(www.xing528.com)
汉灭齐一役,可以视之为汉起了一统天下雄心的标志。汉与齐也没有打过什么交道,相互没有恩怨,齐反而是楚的冤家对头。只不过齐即使与楚有过节,齐也不会主动造次。楚强齐弱,项羽不来找齐的麻烦,齐是万万不敢主动挑衅的。估计在楚放松了对齐的军事压制后,齐会适当向楚示好,至于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或者楚忙于与汉对垒,无暇顾及齐的存在。所以两国之间应该有国际间的礼节性交往,不如此,就不能解释齐受汉攻时找楚求援。
汉二年汉出关击楚,联络天下诸侯之时,并没有吞并天下之心,估计其重点是想出被项羽安置到蜀汉的恶气。因吞并了不肯就范的河南、殷,又剿灭了有侵略行径的赵、代,吞并了借道的魏,之后汉大概觉得包举宇内之时机已经成熟,齐就成了下一个目标。韩信受命攻齐,只是汉攻齐的一路人马而远非全部,上述引用史料中不受韩信节制的汉军数量之多,足见汉对齐的志在必得。在与楚苦苦相持的过程中,汉居然拿出如此庞大的军力攻齐,也可以看出汉的势力相当强盛。而面对汉以泰山压顶之势的攻击,齐就在劫难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