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背水一战过程之荒谬情节优化: 荒谬的背水一战:当机立断

背水一战过程之荒谬情节优化: 荒谬的背水一战:当机立断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争过程的记录固然天花乱坠矣,但极不靠谱也是非常明显的。以此狭小之口,汉军断不得大队涌入,只能驻扎口外,这样对防守一方会非常有利。菜九以为,韩信的行兵过程极不合理。背水一战涉及区域根据韩信自述其在部下中似乎没有太高的威信这一点,不好理解。韩信的第一招,“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注意,这一万人的先头部队没有直奔赵军而去,而是在赵军附近排了个背水阵。

背水一战过程之荒谬情节优化:
荒谬的背水一战:当机立断

让我们来看看汉赵两军的排兵布阵及战场情况的合理性如何。战争过程的记录固然天花乱坠矣,但极不靠谱也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淮阴列传》记载,赵军在汉军欲过井陉口之前已到达井陉布防,如同魏豹预知汉军会从蒲坂、临晋方向发起进攻,陈馀也预知汉军会从井陉口发起进攻,怎么都这么巧,是未卜先知还是料事如神?无论是未卜先知还是料事如神,又怎么会都败得那么难看?虽然这是题外话,但提出来可以让人们知道其中有诈吧。

当然,赵军还是比魏军有条件知道汉军来犯的。因为汉军在魏地杀败侵入魏地的赵、代军队,接下来没准会对赵军事入侵。不过事先就预判对了汉军入侵方位的赵军,其应对步骤又让人看不懂了,怎么看都觉得赵军的布防实在太莫名其妙了。根据井陉口的地形特点,赵军没有将防线设在汉军入口处即井陉之西口,御敌于国门之外;没有将此险道最逼仄处拦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没有贴近东出口设立拦截线,而是将防线设在距井陉东出口好远一段路。号称懂兵法的陈馀的做法,连最外行的人都不如。菜九对军事完全外行,也会觉得至少应该在井陉通道最险要处两边设伏,严阵以待。以此狭小之口,汉军断不得大队涌入,只能驻扎口外,这样对防守一方会非常有利。既然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无论汉军是数千还是数万,通过如此狭小之口,都会非常耗时。最不济,哪怕赵军紧贴着东出口设防守线,一见汉军冒头即予以闪击,也会将零零星星通过小口子的汉军迅即歼灭。毕竟赵军有巨大的人数优势,又以逸待劳,击败远道跋涉来的汉军把握十足。难道赵军会如宋襄公一样等汉军列好阵势再发动攻击,而且是退到开阔地上等待汉军布阵?太不可思议了嘛。

以上是赵军的布防,现在再来看看汉军的情况。菜九以为,韩信的行兵过程极不合理。比如韩信侦知李左车之计未被采纳决定进兵,本身也不是稳操胜算的事。根据上述地理描述,战前两军间隔好几百里路,难道韩信准备攻赵前,就在陈馀身边安插了内线?否则韩信又是怎么知道赵军内部动态的?史称“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根据两军的距离及险阻的地形条件,这样的任务难度之大,需要有现代007这样的高人才能完成。就算有内线且传出情报说计策未采纳,但这几百里路,走一趟至少要两天时间,韩信进兵也需要两天时间。在这四天里面,没准李左车不断坚持,陈馀采纳或部分采纳怎么办?但韩信的进兵是建立在李左车建议肯定不被采纳的基础上,而且坚信陈馀也不会派丁点军队拦死井陉道的最狭窄处,这也太托大了吧?韩信得到谍报,拔营而进,不过那个“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的运兵过程需要推敲。这个位置到底是在西入口三十里,还是东出口三十里。如果是在西入口三十里,井陉道本身至少百余里,按后人推测的作战地点甚至可达一百五十里,韩信所部不可能在第二天一早就穿越出去还能立即投入作战。看来韩信的扎营应该在距东出口三十里处,不是土门关而是出了那个最狭窄处(上述靳文的考察也正是这样认定的),这样也方便韩信的特遣部队按其指令到达作战位置,也便于韩信的大队人马第二天出战。不过问题又来了,“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将数万大军驻扎在如此狭小的险道过夜,其中的风险之大,会受到部下的强烈抵制的。而且还要在那个狭小的宿营地埋锅做饭,这几万大军的宿营估计也会绵延数里,要吃个饭还真不容易。无论如何,汉军如果是在狭小的井陉道中宿营的话,吃饭休息都会很成问题,而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军队,第二天又怎么能打胜仗?可以肯定,编这个故事的人跟菜九一样没有亲临其地,想当然地以为漫长崎岖的井陉道就是个纸上的名词呢,作战方略像今天的电脑游戏一样轻而易举,全然不顾距离与险阻的客观条件是否能完成这样的指令。用韩信自己的话来说,部下对他并不是很信服,他这样的安排能否行得通也很成问题呢。如果部下对他的号令将信将疑,这种情况也是非常不利于作战的。尤其是在韩信的战法玩得太过玄乎超前的情况下,这种将信将疑会极大地影响作战效果。那个两千人的特遣队的任务也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要穿越到赵军的身后,道路险峻,路途遥远,又人生地不熟的,能到达指定位置吗?很可疑啊。韩信此前到过井陉一带吗?这是个问题。如果他从来没有来过,又凭什么给他的特遣队下达这样的指令呢?韩信加入汉阵营前在项羽手下做事,项羽率诸侯联军入关,应该走不到井陉一带。所以基本可以确定韩信没有到过井陉。当然,与韩信同行的张耳曾为赵王,或者熟悉井陉的情况,会给韩信很好的建议的。但作为一个英明统帅,对自己毫无把握的地形做出如此大胆的部署,还是不可思议的。看看韩信给特遣队的指令,难道不是像极了今天的电脑游戏,否则凭什么说“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激战应该不会顶在赵营的大门口开打,估计赵之大营与战场还会有一段距离,韩信如果诈败,与之对垒的赵军就会掩杀过去,如果有战利品,也会被战场上的赵军掠夺一空,又哪里轮得上守在大营的军队来抢。况且两千人的特遣队埋伏地点也不应该距大营太近,特遣队有人有马,想潜伏达到作战预期这需要多高的军事素养啊。既然离得不近,大营里的动向未必能窥测清楚,战场又更远了,更加看不清楚了。

背水一战涉及区域(www.xing528.com)

根据韩信自述其在部下中似乎没有太高的威信这一点,不好理解。如果韩信拜了大将,又在拜将之后承担了重任,应该在部队中建立了不小的威信。尤其是击魏如果真那么神奇,部下对韩信应该推崇备至,怎么至于用背水阵的战法逼部下拼命呢。以这样的记录考量,韩信此前真没有什么能镇得住部下的战绩。换言之,击魏一事可能非常平淡,绝不会像后世认为的那样了不起,所以部下才会对韩信的能力将信将疑。编造韩信故事的人借韩信之口说其威望不够,这一招真是坑爹啊。

双方没有开战之前的谋划都属于运筹帷幄阶段,真正要地打起来是什么样的情景,是否值得后世看客顶礼膜拜。如果乱糟糟的作战过程都会受到膜拜,菜九觉得崇拜的阈值也太低了,这样可不好啊。让我们来看看韩信主导的战争是什么样的。

韩信的第一招,“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注意,这一万人的先头部队没有直奔赵军而去,而是在赵军附近排了个背水阵。菜九不懂阵法,但也觉得在阵式形成前的布阵过程应该是乱糟糟的,赵军就在一旁虎视眈眈,怎么会容忍这样一支敌军大部队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从容布阵。万余人的阵式排起来估计比较耗时,赵军有充分的时间对其侧击,这万余人的覆灭真是立马可待啊。但是赵军没有这样做,没有做的理由可能是以为胜之不武吧。但韩信如果把这样的潜在可能当作行动根据,也太不把自家士兵的生命当回事了。接下来的记录表明,汉军排这个背水阵是摸黑进行的。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在敌国的地盘上,那个地方还特别崎岖险峻,加上天黑,这万把人的排列之乱的场面一定会非常难看,难道赵军以为这是诱敌之计不为所动,而白白丧失大好机会?有一种可能,即赵军并不是因为胜之不武而不击,而是根本没有看见汉军的动态,因为天黑嘛。那样的话,就不会“赵军望见而大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韩信粉墨登场了,这样的措辞丝毫不带夸张,跟戏台上的表演是一样一样的——“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根据上述靳文的考察定位,韩信部鼓行之所出之井陉口,并非真正的井陉口,而是出了井陉道东端之最狭窄处),真正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呢。这是打仗,还是演戏,怎么这么追求舞台效果?然后汉赵两军正式开打。注意两军交战就在韩信此前派出布好阵式的背水阵旁边,因为靳文给出的地方只有十平方公里。一想就觉得滑稽,两军殊死搏斗,旁边有一支汉军大部队在观战。如果这支汉军不是观战,而是果断侧击,效果会怎么样。当然,赵军会拨出一部分人马对这个观战的汉军予以警戒。但问题又来了,在一支规模不小的赵军警戒下,韩信诈败又如何能安然退入观战汉军的阵式中?如果这支警戒赵军尾随杀入阵中,汉军势必阵脚大乱,旋即全军覆没。当然,这支赵军涵养极好,让汉军从容退到观战军中,等汉军整理好阵式,再与此前作战的赵军一起向前与汉殊死搏斗。根据文字记录,还是整理好阵式的汉军先发起攻击。奇的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守在大营的赵军蜂拥而来争抢汉军的鼓旗。应该的场景是在战场上的赵军捷足先得嘛,怎么轮得到远在大营的守军呢?记录中,赵军大营守军果如韩信所料出营争抢汉鼓旗,并追杀韩信、张耳。而进了水边观战汉军阵势的韩张诸人与汉军一起作殊死战。敌众我寡,汉军饿着肚子,对方又以逸待劳,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对汉军非常不利,汉军的体力能否支撑这样的激战还是有疑问的。总之,赵军久攻不下,也够饭桶了。这时韩信那个两千人的特遣队在赵军大营里插了两千面汉旗,看来这支军队没有作战斗准备,任务就是插旗,但这样的特遣队,应该是汉军之精英,让战斗力最强的精英干这样的事,太匪夷所思了。更匪夷所思的是,让这两千精锐埋伏在可能根本看不到战场的地方,还要求他们对战场动向了如指掌,真是让人无语了。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靳氏考察报告所论之老爷寨、老营寨、城山寨,根据地图,前三个太靠近战役发生地绵蔓水,且城山寨与另外两个夹水而居。而被指认为伏兵地的抱犊寨又远离指认的背水阵。看来都不是伏兵的上选。估计这些与所谓的背水战关联甚大的地名,也是后人附会出来的,因为韩信只派了一支伏兵,不可能驻扎在四个地方。赵军胜不了汉军,就按韩信事先谋划好的那样退回大营,见插满汉帜,赵军先大惊,再大乱,终大败,汉军遂“斩成安君水上,禽赵王歇”。故事结局完美固完美矣,是否真实,也只有天知道。即使天不知道,菜九的上述用功也足以显示这个记录绝对不真实。理由很简单,即汉赵战争的主战场不在韩信一路,且赵之两大首脑都没有死于背水一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