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变家长观念,家校共同促进孝道教育的开展

转变家长观念,家校共同促进孝道教育的开展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的合作至关重要。所以,亲子平等应当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拥有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实施良好家庭孝道教育的保障。家庭教育有进行孝道教育得天独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在孩子孝行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践行孝道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父母对子女的孝道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习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时,应先从自己做起。

转变家长观念,家校共同促进孝道教育的开展

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的合作至关重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以及学校与家长保持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家长和教师不及时沟通与配合,就会造成“5+2=0”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星期教师在学校教育孩子5 天,放2 天假,如果家长在这两天对孩子放任不管,那么孩子在学校5 天的教育效果等于“0”。下周再来到学校,教师又要重新教育。

鉴于“5+2=0”现象的存在,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孝的行为习惯,必须让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通过家校平台、家长会、电话等方式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同时也让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共同合作、互相监督,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孝的习惯。在此,笔者建议学校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关于如何在家庭中实施孝道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端正思想,使孝道教育在家庭中予以保证。

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孝的习惯的养成受家庭的影响应当比学校大。因为在入学以前他们基本上是和家人在一起家庭成员间的长期相处对他们孝道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使入学后,学生与家人交往的时间仍然比较多。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建议家长要端正思想,从以下方面落实对孩子的孝的教育。

(一)家长要建立亲子平等的家庭教育观

传统封建孝道是建立在父尊子卑、父主子从的人格不平等关系上的,父辈是权利主体,子辈是义务主体。而现代亲子关系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所以,亲子平等应当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可以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形成无形的教育威力。因此,拥有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实施良好家庭孝道教育的保障。

作为家长,要树立“亲子平等”的家庭教育观和民主意识。一方面,父母要与孩子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不要把自己单纯地定位在长者的角色上,对孩子经常只是教导、单纯地说教,而忽视了朋友的角色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事实上,如果父母放下架子,平视孩子,认真地去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自己,平心静气地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共同分享痛苦和愉快,亲子间的隔膜自然会被打破,两代人的感情就会变得和谐,从而增强孝道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度。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就是孩子,没有什么权利可言,无所谓隐私,可以随大人打骂,根本谈不上尊重。长此以往,孩子与家长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发生冲突与摩擦,许多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都源于此,这样培养孩子的孝心就更加不易。

(二)注重培养孩子孝的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入学前乃至上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度过的,所以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道德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有进行孝道教育得天独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在孩子孝行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父母,要重视家庭天然的道德教育资源,合理地利用它来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习惯。

而且,践行孝道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父母对子女的孝道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将孝行寄于小事中。如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等);不让父母担心;让孩子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思想情况;给父母、爷爷奶奶制作生日小礼物等,通过这些途径培养孩子孝的行为习惯。此外,在家庭生活中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亲相爱之情,发扬传统孝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www.xing528.com)

(三)理智施爱,严爱相融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四二一”家庭结构中四个老人、父母两人、一个孩子的现象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家中父母或爷爷奶奶无不对孩子疼爱有加,或者说到达了溺爱的程度。父母只为奉献、不求回报的错误思想导向,往往让孩子知孝、感孝、报孝的意识逐渐淡化。因此,笔者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理智施爱,严爱相融。

在这方面,家长应从孩子的生活到学习都有严格的要求,让孩子在各种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对子女的爱和教育应是严格与爱护相结合,对孩子给予的同时,也要讲回报,要求孩子施爱,懂得对他人感恩。家长不能助长孩子在生活上的过分追求,更不能让其感到生活上的高消费是好成绩的回报。相反,父母的爱应是温馨的、严爱有加的,教育孩子做人的真谛。虽然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爱,但如果只是没有尺度的爱,而缺乏严格合理的要求,就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反之,对孩子过于严格的要求和过于家长制的粗暴、简单的方法,又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造成心理和思想负担,并与父母产生隔阂。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的孝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四)言传身教,加强沟通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无声的教育。家长只有懂得他们的言行,才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明白孩子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东西,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时,应先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的衣食住行和健康状况,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谈心散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以良好的道德行为默默感染和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孝敬长辈,这比单纯给孩子灌输大道理效果更好。家长在言传身教的同时,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对长辈的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对他们今后孝道观的形成及孝道行为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由于认识上的差异,父母与子女之间会产生代沟,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的障碍,这就使得青少年“行孝”更加不易。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倾听子女在学校的生活,让孩子也了解父母的辛苦,在与孩子的真诚沟通中,融洽亲子感情。

孝道教育其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活动。从时间上,养成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各时段的教育训练和自我教育的机会;在空间上,养成教育不仅指学生在学校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且包含家庭、社会在内。从各自分担的任务来看,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既承担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道德上的规范训练,还进行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并根据统一的养成教育的要求去督导孩子,并时常对其行为进行评估监测。

通过学校的内部互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内外互动,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才能形成最佳的养成教育效果,才能培养学生自觉的孝的行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孝道教育的顺利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